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部分

鮮白,著盞無水痕為佳。”即將篩過的茶末放入茶盞中,注入少量開水,攪拌得很均勻,再注入開水,用一種竹製的茶筅反覆擊打,使之產生泡沫,達到茶盞邊壁不留水痕者為最佳。”

老唐感嘆道:“宋代最高階的飲茶藝術是“鬥茶”,鬥茶集中體現了宋人品茶的所有技藝。鬥茶又稱茗戰,是以競賽的形態品評茶質優劣的一種風俗。對用料、器具及烹試方法都有嚴格的要求,以茶麵湯花的色澤和均勻程度、盞的內沿與湯花相接處有沒有水的痕跡來衡量鬥茶的效果。”

“要想鬥茶奪魁,還在於於操作,徽宗時宮廷鬥茶,實即比試點茶技巧,茶品佳好,水品亦然,自是前提。鬥茶所較,仍是盞面乳花,“咬盞”與否,便是鬥茶的勝負規則。”

“判斷鬥茶勝負的標準是,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鬥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也就是說,一看茶色,二看水痕。二家相鬥,往往不止一次,比如鬥三次有兩次先見水痕者即為負,所以“較勝負之說曰:相去一水,兩水。”鬥茶還包括品茶湯,因此,只有色、香、味三者俱佳者,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耿老笑道:“當年鬥茶後產生的茶中的勝者,其時便又常作為極品茶的別稱。極品茶的價格極其昂貴,比如龍鳳團,八餅一斤,每餅二兩,造價為黃金二兩,而公侯將相猶感嘆“黃金易得,龍團難求!”

“蔡襄創制的“小龍團”面世以後,龍鳳團競降為三流貨色。熙寧時,“密雲龍”出現,小龍團又得退居二檔。後來用銀絲水芽製造的“龍團勝雪”,每餅重約一錢五,其造價有人說是“三十千”,有人說是四萬。”

“以三十千計,可買糧一百石。其中專供皇室御用的“貢茶”中的極品“白芽”、“龍團勝雪”,每年全國所造不過二、三斤,世人根本就看不到。產量稍多一點的“小龍團”、“密雲龍”,也只是在朝廷舉行祭祀大典時,少數近臣才有幸“共賜一餅”。歐陽修說他在朝二十年,只得到宋仁宗賜給的一餅“小龍團”。他珍藏數年,只有親朋聚會時,才偶爾拿出來傳視一番。”(未完待續。)

第313章 六大窯變

“建窯黑釉屬於古代結晶釉的範疇,含鐵量較高。在高溫熔燒過程中,由於窯內火候的高低和氛的變化,使釉面產生奇特的花紋。這些釉面花紋與華麗的彩繪或繁縟的雕飾不同,它們是釉料在一定的溫度和氣氛中產生變化的結果,似為“窯神”之作,產生了特殊的藝術魅力,陶瓷工藝界稱之為“窯變”。由於非人力所為,因而更顯名貴。”

吳天緣這幾天跟著大家一起研究建窯窯變,難度很大,主要是溫度和釉料配方很難掌握,一星期下來燒了十幾窯,真正成功的曜變寥寥無幾,失敗率極高。

“咱們這幾天燒建窯黑釉普遍採用蘸浸法,一次性施釉,且釉層普遍較厚,釉汁肥潤。由於建盞都用正燒,故口沿釉層較薄,而其內底聚釉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有餘釉在高溫易於流動,才會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

老唐分析道:“經過老闆的秘方,現在釉淚基本已經破解,成品率能達到一成,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不過除了釉淚,建窯還有其他五大窯變,烏金、雜色、兔毫、油滴,最神奇名貴的曜變!”

幾個人陷入沉思,可以說一個星期才剛剛入門,建窯最珍貴的就是兔毫和曜變,在日本都是國寶。吳天緣不幹拉倒,要幹一定要幹到極致,曜變才是最後目標。

他也知道,就算是全部破譯完秘方,曜變天目也是萬里挑一的珍品,更準確的說是老天爺賞賜給人類的禮物!

耿老安慰道:“大家不要氣餒,咱們進度已經很快,下一步就是研究烏金釉。建窯有的表面烏黑如漆;有的則黑中泛青,一般來說醬黑釉釉層普遍較薄,光素無紋,早期建盞的釉色多屬此類,釉面略顯呆板,黑而不潤,極少掛釉。建窯烏金釉釉層普遍較厚,“色黑而滋潤”,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現出莊重素雅之美。”

老唐拿出家傳配方道:“鉀長石20,石英12,高嶺土10,碳酸鈣10,白雲石10,金紅16。”

吳天緣也拿出剛整理出來的配方道:“我這張前面跟你的一樣,但後面又多加了滑石12和氧化鐵15。”

“下午咱們還是實踐檢驗效果,建窯要打入日本市場,主要就是四類。”耿老分析道:“烏金釉和釉淚是入門級別,畢竟它們成品率高一些,適合中產階級收藏盤玩。而兔毫和油滴是高階產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