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便有不少善政的張越自然更值得信賴一就在十幾天前,南海縣和番離縣的農人還在官府派人指點下在田間又種下了一茬稻子或是大豆小麥,心裡雖說都對今年是否能有第三季收成將信將疑,但此前官府又是平抑糧價,又是以工代賑,又是興修水利。如此種種讓百姓們心中都有了底。自然都希望張越能多幹幾年。
藩司街南邊鄰近承宣牌坊的一條巷子,從來是天還沒亮就有好些摧販佔著道賣早點。前來點卯的差役皂隸都是在這裡隨便買上幾樣東西填肚子,這才匆匆進衙門應事。如今日上三竿,早堂已經結束,到這裡來買吃食的大多隻是市井百姓。一箇中年漢子一面忙著在油鍋裡炸薄脆,一面笑著和買家攀談。手下利索嘴上不停,卻是活活不絕。
“只要朝廷上那些老大人們還有眼珠子,就決計不會聽別人告刁狀換人。這年頭清官難尋。可好官更難尋。張大人雖然年輕,可上任以來卻幹過不少事情,不說別的,前些天親自帶人到了周邊的田裡,還把好幾個縣太爺全都叫上,就是讓他們多花些力氣在農田水利上頭,好多人都親眼看見了。咱們廣東這天時倒是適合種莊稼,就是時不時狂風暴雨。要是水利都能修好,一年能收成兩回甚至三回,大夥的日子都好過了不是麼
他這麼嘮嘮叨叨一說,周遭的其他攤販也都七嘴八舌說了起來,買家自然也是議論紛紛。其中一今年輕人站在那兒聽了半天,直到現手上的薄脆已經有些涼了,這才使勁擠出了人群,一溜煙跑到了靠牆的一輛馬車處,遞上了手中的東西。然後上了馬車,添油加醋地對裡頭的人說了剛剛聽到的情形,末了又笑嘻嘻地加了一句。
“大人,看來您在民間著實是好名聲!”
張越斜睨了李國修一眼,笑呵呵的說:“百姓的想法向來實在,你若是不貪墨不營私,就是好官;你若是處斷官司秉公無誤,那麼就是一等一的好官;你若是除了操守品行上佳,還能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那麼,你便是全境稱頌的好官。但是,名聲這種東西,不是一地一隅能夠傳出去的,縣令的名聲限於一縣,知府的名聲限於一府,布政使的名聲往往限於一省,只有廟堂之高的賢臣,方才能名動天下,這就是惠及一地和惠及天下的區別。”
李國修和茵一祥聽得連連點頭。一旁的方敬也笑了起來:“我可沒有三哥那麼大的志向,這幾天和小李小芮在外頭跑,我這才知道,好端端的一件事,竟然能弄出那麼多名堂,衙門裡頭還有那麼多陰私手段。三哥以前說當官難,我還不信,如今是真的信了,”
正要再往下說,他突然伸出腦袋衝車夫吩咐了幾句,隨即又縮回了腦袋:“咳小李,剛剛被你耽擱了這麼久,得趕緊了,否則伯母和三嫂她們在報恩光孝寺就得等急了!”
想起自己今天是陪人出來禮佛的。張越頓時拍了拍腦袋,旋即才笑呵呵地說:“說好了讓她們先去。咱們早堂結束了就跟上,沒想到就這麼耽擱了。你嫂子倒是好說話,就是你伯母必定要埋怨咱們一陣子。話說回來小方,你可預備著些,你伯母和我嘮叨過幾回了,說你如今老大不該是娶媳婦的時候了。倘若遇著好的,你不妨直接和她說。”
見方敬膛目結舌的模樣,李國修用胳膊肘撞了撞苗一祥,兩人全都偷笑了起來。眼見張越往後頭靠了靠閉目養神,方敬也紅著臉望每了窗外,他們就彼此緊挨著竊竊私語了起來。
陪人禮佛的事情張越在京城就常常幹,但到了廣州還是第一次。然而。那座名寺他前世卻是來遊玩過的,那時候還在華嚴三佛前自苦無父無母又一事無成,如今舊地重遊,他不但是上有高堂下有妻而且還是福祿雙全,境遇心境竟是截然不同。
此前生了太多事情,又逢靈犀秋痕先後有孕,如今最艱難的時期好容易捱過去了,孫氏自然硬是說要去佛寺還願。正巧這天衙門午堂無事,項少淵也因病勢稍有好轉。項夫人也打算去拜拜神佛,於是一應女眷便一路同行,孫氏只吩咐張越早堂結束之後再過來會合。這會兒。張越四人的馬車一到光孝寺,便有早等候在那兒的主持和幾個老僧迎了上來,雙掌合十見過之後。便在前頭引路。
俗話說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便是說的這光孝寺歷史悠久。如今的光孝寺全名是報恩光孝禪寺,得自於南宋初年。跟著主持廣能一路進去,張越隨眼一膘,但只見寺內只有身著僧袍的和尚和負責灑掃的沙彌,除了他們這些人之外並無其他香客。
“廣能大師。今天光孝寺不迎外客?”
廣能和尚主蔣光孝寺已經有十五年。見過的官員也有上百,卻還是頭一次接待張越這般年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