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在外頭廝混了這麼久,各種門道都精了,第一個反應就是丈夫的身份只怕洩露了。想著丈夫送到客棧的那四匹錦緞,她立時匆匆出月坐車回去,一到客棧就命夥計把那四匹東西原封不動地送到西牌樓巷的方宅,還額外讓他吩咐說是從四海客棧送的,說她已經回了山東老家探親,等東西一送走就會了鈔離開。她前腳網走沒多久,就有幾個人上了客棧打聽,卻是晚了一步。
而方敬卻是直到晚間回家的時候,方才看到了那四匹錦緞。從家人口中聽說了訊息,他自是覺得有些奇怪,細細詢問了一番後就更疑惑了。他思來想去,便差了老家人去四海客棧打聽,可結果卻是嫂子已經說是回老家探親,大哥則根本沒有回去。如此一來,他本能地想到了某個最壞的可能。
莫非是有人要對他的大哥不利?
防:年終評選開始了,普通使用者都有一票,唧使用者有兩票,大家如果願意的話,麻煩在書頁上投俺這個作者一票活動詳情頁有公告。不管本書如何,以前的書如何,俺自信,俺這個作者是稱職的,謝謝大家!俺很盼望那個機械鍵盤,不過話說回來,請大家只投免費的,否則花錢太多的話,俺還不如自己去買一個一。匯,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心兇飢,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家門變 第八百九十五章 隱憂須除
軍戶、衛所、兵器。
張越如今最在意的就是這三件大事,而別的事情他當然還不至於完全撂開手,可畢竟精力有限,出主意的時候多,真正經手的少。從正月裡開始,他不但隔三差五到岳父家裡吃頓飯暢談一番,就連從前去得較少的楊府也成了他常來常往的地方。這既有他在臘月那回幫了楊稷大忙的緣故,也有小五這些天常常跑楊家給楊夫人開藥方調理的緣故,更有如今皇帝回朝,軍政要務多半委於內閣的緣故。
所以,這天送了張起上任,天賜雖對他提了方銳的事,但他也只是派了個人去張布那裡額外囑咐了一聲,並沒有太放在心上,下午散衙之後因有楊府家人在衙門口等著,他讓人回家報信就徑直去了楊府。
直等到了那兒他才現,來的不單單是他一個,岳父杜禎也在,還有都察院左都御史顧佐、沈度沈粲兄弟。要是別人知道了,必定會說這不啻是楊閣老派的聚會。
楊士奇愛薦人,杜禎顧佐都是其所薦,沈家兄弟雖說並不是他推薦給永樂皇帝朱豬的,但私交卻向來很不錯,而張越就更不用說了,那個表字還是楊士奇和沈家兄弟一塊取的。至於顧佐,雖說平日嚴正孤直,不喜與人相交,但楊府的聚會都是君子之交,彼此之間沒什麼負擔,他也就漸漸習慣了。而張越儘管來楊府也很不少,可這種聚會卻還是頭一次參加。
這會兒人雖然坐著,但他卻覺得有些不自在。杜禎就已經是他的恩師兼岳父了,而在座的眾人當中除了正當壯年的沈粲,其餘人人都比杜禎更老,所以他左顧右盼之間就覺得有些滑稽。然而,當楊士奇輕輕咳嗽了一聲開始說話的時候,他那些胡思亂想就全都丟開了去。
“魯王世子和祥符王三日後就會回封地,除此之外,從三月起,各王就要陸續就藩了。因為宜山的那道題奏和弘文閣的激辯,如今諸王中間頗有些議論,但由於臘月裡的事,所以這些都壓下了。畢竟,大約也就是這幾日,晉藩就要被押解到京城了。這些事情也不是隱秘,內閣不過是比你們早一晚上知道。最要緊的是,此次越王不就藩,是太后提出的。”
沈度沈粲兄弟在朝野看來都是純粹以書法得蒙聖恩的臣子,甚至連詞臣都算不上,但在座的眾人卻知道,他們倆只是敦厚守拙的性子,不願意豁出去爭。此時此刻。在沉默了一陣子之後,便是沈粲頭一個問道:“太后是因為此次的事情,方才做出瞭如此決定?”
“應該是。”楊士奇在張太后還在東宮時就與其打過交道,深知這位太后的秉性,因此嘆了口氣就點了點頭,“昔日仁廟在東宮二十年,向來是太后輔佐,之後仁廟登基之後亦是如此,所以,太后不攬權。卻有佐助之能。而皇上不願做守成之君,雖不至於如太廟那般數次北征,但離京巡視卻頗有可能,今次太后坐鎮宮中尚且有事,所以,太后方才有意留宗室一人於京城,畢竟,太子殿下還太小了。”
因為這是張太后而不是皇帝的主意,所以張越事先竟是沒怎麼聽到風聲,想來張太后不曾對別人說,楊士奇也是守口如瓶的緣故。沉吟片刻,他也顧不上自己年紀最小資歷最淺,徑直問道:“楊閣老,那為何是越王,而不是襄王?須知襄王賢明,這幾乎是人盡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