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
悲愴的語氣,激昂的腔調,此刻,李小風以不甘而憤怒的淚水誦背出這首原本很莊嚴的《勸學》!
眾人都震住了,《勸學》大家都能讀,可其中的道理,他們用一生也無法理解,可當李小風站出來時,所有人都能感到那股悲愴!
他以自身的例項讓眾人理解了《勸學》的真諦!
那一刻,少年宮裡死一般的靜,下一秒,響起了激烈的掌聲。
……………………
李小風以驚鴻的一舉瞬間就征服了在場所有評論員的心,他的淚水,他那飽滿滄桑的神情,他那抑揚頓挫的情感,他那小小的天卻有大大夢想的志氣一瞬間就博取了所有人的好感!
會場接著是一段漫長的寂靜,陪賽的老師靜靜地注視著那個緊握拳頭的大男孩,而參寒的學生們則被悲傷的氣氛感染,哭得很徹底。
比賽很快就結束,有了李小風那驚鴻的一場吟唱,幾乎已是這次競賽的巔峰,其他隊伍背得再好,也只不過是小打小鬧的不痛不癢。
()
在二小老師的插足下,李小風並沒有獲獎的資格,可當會場主持人將冠軍的頭冕頒發給小神童時,全場卻是一片死寂,而當主持人以遺憾的語氣表揚李小風時,全場卻響起了激烈的掌聲,那是對一顆不甘的生命毫不掩飾的讚揚。
李小風獲取不到勝利,可他卻贏得全場參賽者的心,無疑,他已經成功。
當天下午,他與另三名參賽同學回到市一中時,校長已經組織了全校師生歡迎他們,握住李小風的手,校長只是道了一句:“後生可畏。”
第十四周時,李小風順利地換掉了桌面上的那套已經翻得泛黃的課本,三年級的教科書有六本,再加上幾本習題。彷彿已經熟能生巧,他只用了三天時間就背熟了語文課本與英語課本,可這次,他卻不想再停留在字面的背誦上,他開始追求有實質性的內涵,也就是老師說的中心思想與詩中靈魂。
他開始查資料,開始翻動那本厚重的詞辭,開始為了一個人物而泡三四天的圖書館。他也不再埋頭於小小的房間裡,他試著走了出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他才真正地理解那篇《風》歌頌的原來是美好的春天,除此之外,他還到了四川蜀山去,攀登上了懸崖,他才真正地理解李白那篇傑作《蜀道難》。
【第154章】爬天都峰
【第154章】爬天都峰
三年級上冊的語文書中,有一篇《爬天都峰》,在別的群童還在教室裡朗讀著課文時,李小風已經去了黃山。wWW;天都峰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險峭雄奇、氣勢博大,與光明頂、蓮花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課本上只是簡單幾筆濫竽充數,當李小風站在“登峰造極”的石刻下時,方能切身感到峰的險與奇,他心裡感觸,默默地望向雲繞霧纏的峰間,突然間,他高歌一曲:“盤空千萬份,險若上丹梯;調入天都裡,回看鳥道低。他山青點點,遠水白悽悽;欲下前峰瞑,巖間宿錦雞。”
歌聲豪邁,性情一起,他心血來潮,在峰頂上耍來拳法,有鶴勾、熊掌、猴擺、蛇尾、虎腿。
每擺動一個姿勢,他就吟唱一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越耍越性起,越唱越來勁,這下,天都峰上的遊客都圍了上來,大家緊緊地望著忘乎樂然的李小風,只覺率性而豪邁,眾人不甘心裡一震,心裡起敬。
陪同李小風來天都峰的是吳煙楓與郭丹清,蕭菲嬋早在昨天就飛往威尼斯了,在水城上呆了一天,今天已經飛向愛爾蘭首都柏林。
吳煙楓與郭丹清並沒有打擾耍拳的李小風,只是心情澎湃地觀望,忍不住為他的忘然表演而喝彩。
李小風時而單腳獨立,鶴立山峰;時而虎腰一震,神龍擺尾;時而又蛇舌一擺,猴眼佇望。每一次擺拳,都有一聲哄亮的詩句陪襯,猶如神靈下凡,在人間起舞,追逐不可攀登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