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傳來,李佐國帶著幾名親兵正在巡營,這是最後一次巡營,一路上碰到了不少同樣在自己部下營中巡視的各級將官,這是安西軍中的規矩,士兵先睡,將官睡在士兵之後,就餐時士兵先吃,將官吃在士兵之後,李佐國就是身體力行的執行這一規定,所以安西軍計程車兵敬愛自己的軍官,往往軍官死戰不退,士兵也就沒有一個退後的,這是安西軍中的特色。
訓營完畢之後李佐國也回到了自己的帳中休息,只有他的親兵還在李佐國的帳外如雕塑一般的守衛。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投射到大地,早上的空氣帶著泥土的芬芳傳來,安西軍的大營早在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復甦了,現在士兵們已經吃過了豐盛的早餐,早餐特意加了足夠的肉塊,肉湯也是管夠,現在每個安西士兵都覺得身上熱烘烘的,懷中還揣了兩個肉饃,這是準備戰鬥時間長的時候能夠有口吃的準備的。
安西軍計程車兵迅速的出營列陣,騎兵一隊隊的從正在列隊的步兵身邊馳過,在稍遠處集結,鐵甲在轟鳴,蹄聲敲擊著大地,大戰的氣氛令整個安西大軍都散發出了殺氣,輔兵也在披甲,他們也要進入戰場戰鬥,唐軍的人數優勢讓李佐國決定輔兵也加入戰鬥。
安西軍的輔兵也是正規計程車兵編制,他們只是還沒有轉為正兵,衣甲和正兵的基本相同,只是身後的披風是淡黃色的,那是沒有染色的羊毛,羊毛披風的存在能夠有效的抵禦弓箭和長槍的刺殺,這相當於加了一層防護,同時在露宿的時候寬大的披風又是最好的禦寒的東西。
太陽還在朦朧中的時候,頂著清晨威風,安西大軍總共馬步連輔兵十六萬多人擺開了一個龐大無比的軍陣,步軍最厚實,中路集中了十一萬步軍,槍兵在前刀盾兵在中,最後是弩兵,擺開了一個個整齊的方陣,三萬騎兵集中到了大軍右路,李佐國將他們集中使用就是為了增強騎兵的衝擊力,左翼非常的簡單,一萬陌刀兵站立得整整齊齊,排開了一個不算厚實但是橫面極長的陣形,他們身後是一萬弩兵,為了節省體力陌刀兵最沉重的陌刀和胸甲都是放在腳下的,真正要接戰的時候可以在身邊戰友的幫助下很快的穿上胸甲拿起陌刀。
結好陣的安西軍沒有等待太久,遠處傳來了大軍前進的腳步聲,唐軍出城了,一條黑線在遠方現身,像烏雲一般往戰場延伸,那是無數唐軍戰士組成的洪流,密密麻麻無窮無盡,唐軍到了。(未完待續。)
PS:(先恢復更新走起!老婆送回老媽那裡照顧去了,我就能夠努力更新了!先找找感覺!欠的章節會補上!)
第三十七章 大決戰(中)
唐軍當先的並不是騎兵,李光弼的騎兵也被集中起來擺放在右翼,正好就是安西軍陌刀兵的方向,意圖很明顯,那個方向是回鶻騎兵最有可能出現的地方,兩邊的騎兵一匯合,就能夠形成十五萬左右的騎兵衝擊陣型,那種毀天滅地的騎兵衝鋒可是能夠橫掃一切的力量,唐軍當先行走的也是長槍兵。
唐軍已經排好了一個個的五花陣,每個軍陣人數為五百,其中手持弩箭的弩兵一百名,弓箭手一百名,刀盾手一百名,長槍兵兩百人,刀盾兵和長槍兵在前,側面和後面佈置了五十名長槍兵和刀盾兵,站了一排,這是防備側後被攻擊的,遠端兵被保護在中間,每五個五百人的軍陣又形成一個巨大的五花陣,依次而類,真個戰場的對面幾乎全部是這樣盛開的花朵。
稍後的是唐軍的後衛,後衛的素質比前面的正規唐軍戰士就要差多了,他們手中的武器就是一把長矛,在大唐長槍和長矛可不是一個概念,長矛只是木棍上面套了一個鐵槍頭,而長槍卻是有講究的,不但槍頭更長,還分為好幾種,一種是沒有橫枝岔出的直槍,這是丈八槍,是專門對付騎兵的,一種是槍頭有一拐頭的槍,這是步兵之間對搏時使用的,也叫拐突槍,李佐國所使用的霸王拐突槍其實是這種槍的一種改進型。
長槍都有槍櫻,一般是用皮毛製成,也有用布製成的。槍櫻系在槍頭和槍桿的結合處,主要的作用就是阻擋鮮血順著槍桿流下,造成士兵握槍的手打滑。槍尾也有鐵套,形成另外一個峰尖,同樣能夠用於搏殺,對於倒地的敵人不必倒轉槍頭,用槍尾往下一頓就能夠殺死倒在腳下的敵人,這就是唐軍主要使用的兩種長槍。
唐軍和安西軍所在的這處戰場非常的廣大平整,正適合用來作為決戰的戰場。安西軍排列的陣形正面已經夠寬了,幾乎達到了十里,而唐軍的軍陣的寬度簡直是望不到頭。幾乎比安西軍還要寬一倍,不過不是誰擺出的軍陣寬誰就能夠獲勝,要看戰鬥的情況才能夠知道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