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四面八方共計七艘旗魚,正在高速接近之中,不停的切換著路線位置,以及單管魔紋炮的炮口指向。
即便是龍頡也知道,現在這還只是擾敵的前奏。這些速度上可以將星際郵輪甩出九條大街的攻擊潛艇,有的是方法拖慢獵物的行程。等到用魔紋炮近戰甚至實施強行登艦的時候,才是最終的考驗。
與人類剛進入星航時代的設想不同,能量武器、電磁類武備等等,並沒有成為軍備競賽的絕對主流,甚至有點“兩極分化”的趨勢。
大至空港類級的太空堡壘,小至機甲、旗魚級攻擊潛艇,會選擇裝備能量武備,如能量大型護罩、小型護盾、鐳射主炮、電磁突擊槍;而驅逐艦、戰列艦、地面要塞堡壘這些中型的戰鬥單位,魔紋炮的比例甚至會比能量武器高出許多。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中型的戰鬥單位叢集是太空戰場的勝負關鍵。旗魚級攻擊潛艇、機甲只能決定小範圍戰鬥的勝負;而太空堡壘級別,比如航母,都是太空艦隊的旗艦所在,相當於是中軍帥旗所在,如果竟然也淪為了戰場,那基本上勝負已定了。
其實,簡單來說,是核力者的加入,使得魔紋炮在軍備當中變得普及開來。
核力者腦域的波動對於電子科技產品具有天然的干擾特性,尤其是在超頻狀態之下!
而人類原本設想的戰爭模式對於智腦系統的要求相當高,也可以說是相當依賴!火控系統、主動防禦系統、定位導航系統、通訊系統等等,在核力者開始正式介入戰場之後便基本上註定了要被邊緣化的結局。
除了單管魔紋炮之外,其他類別的魔紋炮都是集攻防於一體的,所缺的只是......核力者。
所以,讓人有點啼笑皆非的是,戰爭模式有點回歸到了母星時代大航海時期的對戰模式。
各自的主炮先是你來我往的遠距離攻擊幾輪,然後接近到中等距離輪到魔紋炮來進行攻防並一直延續至機甲部隊或者核力者編隊進行登艦作戰。在這當中,雙方一般都會非常剋制的保留至少夠用一次短距離空間跳躍的派德蒙能量單位作為底牌,否則下場通常是由戰勝一方直接將艦艇俘獲。
值得一提的是,母星時代制空權的象徵:戰機,並沒有延續輝煌,也是因為核力者的介入而早早的退出了戰場,成為了博物館當中的陳列擺設。畢竟戰機飛得再快,也快不過核力者的超頻,最終還是會被當作練習的靶子。連體型大上一號的攻擊潛艇都淪為了斥候,戰機叢集在失去智腦系統的輔助之後對己方的騷擾效果恐怕更大。
如同母星時代大航海時期代表戰艦戰鬥力的最直觀體現:船舷列炮,當代太空戰艦的等級除了艦身尺寸、推進器數量,更要看其魔紋炮的數量、質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等同於是核力者的數量。
現在,“少女的微笑”只不過是一艘星輪,只有兩門魔紋炮,對方有七條旗魚,七門單管魔紋炮。一旦真的開打,其實就會直接變成是核力者之間的比拼了。
“勞煩四位護航先去備戰吧,我留守在這裡看看能否進行溝通。安東尼,你帶一帶第四護航,去一號炮塔吧;剩下兩位去二號炮塔吧。”船長阮大人簡單佈置了一下,叮囑道:“這個時刻需要我們摒棄前嫌、齊心協力,望各位好自為之。”
第二護航、第三護航對視一眼,先後轉身朝著目的地而去。
安東尼則趁著前往魔紋炮塔的空隙對龍頡進行了簡單的“崗前培訓”。
..........
“魔紋炮,其實也是魔紋陣列,是一種附魔品,不過是將其功能簡化了。以單管魔紋炮為例,奎金魔紋位於炮身之上,所能發射的‘炮彈’種類取決於奎金魔紋陣列,一般都有三至四種‘炮彈’可供選擇、切換,以避免魔紋的區域性過度損耗。所以,魔紋炮的‘炮手’還需要掌握一些初級的附魔技能以便及時對奎金魔紋進行故障排查、修復。炮管末端的奎金魔紋主要是用於‘炮彈’的導向性,有些炮手會自行加附一些奎金魔紋以增加攻擊的變化。”安東尼說到這裡,作了一個小結:“單管魔紋炮的相關大致就麼多了。”
“而說到多管魔紋炮,並不簡單的炮管數量的疊加,更應該說是一個可以人為進行操控的魔紋陣。每一管魔紋炮的奎金魔紋不盡相同,組合起來又多了變化。魔紋炮,可以說是將奎金的量與傳統火炮的實用性結合之後的產物,它沒有傳統魔紋陣對於奎金的單位量的過多要求,而又比能量武器等等傳統武器更能適應現代的戰爭模式。因為炮身上的魔紋相對簡單,所消耗的核力值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