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舞姬不是璇璣理解的那樣,不是一種活,而是一種身份。不過她們相對於其他的舞姬,身份可低微多了,因為她們都是奴隸,沒有自由沒有報酬,連命都不是自己的。和其餘那些因為生活所迫的庶民舞姬不同,太宰令養著她們,也不過是為自己錦上添花罷了。
彤姐對待她們,可謂是下手極重,只要是一點點動作不對,軟藤條便會毫不留情的甩下去。雖然軟藤條打下去不傷及筋骨,可是這樣柔韌又彈性的藤條打下去,能痛得人深深抽一口冷氣,觸及的地方馬上凸出一條紅紅的血痕。
而且彤姐根本不管她們先前對這些動作是否懂得,教了兩遍,要是還做不出個樣子來,那麼明晃晃的軟藤條便甩下,還不許躲,要不是打的更加厲害。
一個月過去以後,一群女娃只剩下十三人,其餘那些過不了的奴隸們,璇璣不知道被安排去了哪裡。她覺得,這個地方是個甜蜜的牢籠,有吃有穿,不用挨飢受凍,也不用成天干活;可是她們要練舞,舉手投足只見都要見溫婉、嫵媚,掂足擺蓮花手稍不順意就要捱打,為此她身上的藤條印從彤姐來的那一天起,就沒有間斷過。
先頭說了,軟藤條打下去不傷及筋骨,可是痛的厲害,還會讓人產生恐懼。練基本功時,一個動作要保持半個時辰,汗滴下來,醃的生疼,在跳躍、旋轉、翻騰、柔軟、控制力時,一用力扯到傷口也疼;洗澡時碰到水還是疼,睡覺時壓著也疼。璇璣覺得自己是在做著一場噩夢,不管怎麼樣都醒不來的噩夢。
在這麼多人之中,阿綠是做得最好的,她彷彿天生就有練舞的慧根,每個動作看起來都比其餘的人要優美許多,動作幅度也大,因此捱打的次數是最少的。不過就算她是在眾人之中做的最好的,身上的藤條印也不見得少,這樣足以說明其他人身上的傷有多少。
閒來無事時,璇璣和其他人坐在寬大的院子裡休息,因為要練舞,院子修葺的很寬大。而阿綠則在那裡繼續練習,因為她由衷的喜歡彤姐所教的優美舞姿。
璇璣說不上喜歡不喜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不討厭,在閒來無事時,她喜歡拿著樹枝,在地上一遍一邊寫她的名字和黎昕的名字,這幾個字也被她寫的越來越有神韻。
春去秋來,一晃便是兩年。足足兩年的時間內,她們都沒有邁出過院子一步,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聯絡基本功,她們還沒有正式排練過一場真正的舞曲。
不過好在,彤姐的嚴格訓練下,她們的基本功都是相當紮實,就算是當中最差的那個,也比一般的舞姬要好很多很多。可是璇璣也為此付出了整整兩年體無完膚的代價。
她和阿綠只見的感情是越來越好,同一起進來的三個女娃,梅蘭菊也很好,可是和高個子女娃和單眼皮女娃的關係確實越來越差。嗯,對了,她們一個叫阿冬,一個叫阿秋。
奴隸制社會里,很多人的名都是隻有一個字,且無姓。像她們這樣,有人幫她們取名字,已算是大幸,從來沒有嫌棄好聽與否,反正對所有人來說,也不過是一個代號,無意義可言。
整年兩年,璇璣都沒有辦法去知道外面發生什麼事,也不知道黎昕會不會已經回來了,然後找不到她怎麼辦。等她們的基本功紮實後,彤姐開始教她們第一支舞蹈:《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
這是一首大型琴曲,《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對於她們來說,這無疑是太難。不過難不難沒有人在乎,她們活著的意義就是學會這首琴曲,然後在太宰令要求下能優美表現出來,至於過程的艱辛,沒有人在乎。
也許是因為如今的天下戰爭不斷,**不乏,所以彤姐才選取了這一首琴曲。這是一首旋律激昂、慷慨,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
對於這些,璇璣不懂,也不想深究,她似乎是漸漸麻木,每日每夜開始不停的練習舞步,動作。也許是因為她看不到曙望,便把心寄託在《廣陵散》之上,也開始和阿綠在閒時,一起排練舞曲。
阿綠是個很隨性子的人,阿冬和阿秋聯合起來為難她們時,阿綠也不在意,她每日就專心的排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璇璣性子倔強,總和她們爭吵,但也不過是暗地裡,表面上看起來還算和睦。
學了《廣陵散》之後,又陸陸續續地學了《大武》、《雲門》、《韶》、《相和歌》、《白鵠》等等。璇璣忙到連睡覺的時間也不夠,漸漸的,想念黎昕的時間也少了,而且,那個在九歲見過三次面的好看男子,璇璣到後來,也只是記得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