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豹”號炮艦佔領阿加迪爾港,等於捅了馬蜂窩。
反應最強烈的不是法國,而是與摩洛哥事件沒有直接關係的英國。
六月二十八日,英國外長在下議院明確表示,德意志第二帝國佔領阿加迪爾港,已經對英國船隻在大西洋上的自由航行構成了威脅,也是在挑釁英國在北非地區的主導地位,對英國的國家利益與安全構成了直接威脅。
次日,英國正式照會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求“豹”號炮艦立即離開阿加迪爾港。
德皇沒有理會英國,也沒有給馮承乾發報,讓“皇太子”號返回威廉港。
六月三十日,“皇太子”號在葡萄牙外海與兩艘巡洋艦會合後繼續南下,在七月一日到達阿加迪爾港。
雖然兵力並不多,但是足夠佔領這座小港了。
只是,危機剛剛開始。
七月三日,英國下議員批准了首相勞合-喬治提交的行動方案,派遣以“海王”號戰列艦為首的海峽艦隊前往直布羅陀,與以“前衛”號戰列艦為首的地中海艦隊會合,執行封鎖摩洛哥的任務。
英國海軍名義上是在阻止事態惡化,實際上是在對付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那支艦隊。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艦隊太弱小了。
當時,馮承乾手裡只有一艘老式戰列艦、兩艘巡洋艦與一艘炮艦,而英國出動了四艘新式戰列艦、六艘巡洋艦與十餘艘小型艦艇。真要打起來,進入阿加迪爾港的帝國艦隊佔不到半點便宜。
只是,馮承乾並沒退縮。
七月四日,馮承乾給帝國海軍參謀長霍爾岑多夫,以及留守海軍部的威廉皇儲發了一封電報,要求帝國海軍立即進入戰爭狀態,所有戰艦返回威廉港,點燃鍋爐,以便立即出港作戰。
同一天,施利芬對外宣稱,帝國陸軍將舉行一場大規模軍事演習。
一時之間,歐陸上空戰雲密佈。
雖然在海洋戰場上,帝國海軍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真要打起來,就算不會被英國皇家海軍全殲,也會遭到重創,至少會失去出海作戰的能力,但是在陸地戰場上,帝國陸軍的優勢極為明顯。
到七月十日,帝國陸軍已經在西部地區集結了六十個常備師。
戰線對面,法國陸軍集結的部隊還不到三十個師,而且只有三分之二滿員,動員工作要到七月底才能見到效果。到那個時候,帝國陸軍動員的就不是六十個師,而是一百二十個齊裝滿員的步兵師了。
問題是,這場戰爭打得起來嗎?
雖然德意志第二帝國、英國與法國的態度都極為強硬,但是三個國家都無法忽視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即國內經濟都不夠景氣,財政收入遠不如前幾年,根本沒有打一場大規模戰爭的資本。
顯然,雙方在比拼意志力,看誰能堅持到最後。
七月十九日,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親自前往下議員,向議會解釋英國在摩洛哥問題上的基本立場,首次直接提出,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摩洛哥採取的軍事行動,已經嚴重威脅到了英國的海上霸權,為了維護英國的國家利益,將在必要的時候透過一場戰爭消除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潛在威脅。
這場演說,被很多人看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伏筆。
勞合-喬治的演說,也是英德關係的重大轉折點。如果說在此之前,英德還維持著表面上的友好關係,那麼在此之後,英德就徹底決裂,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為了英國眼中最具威脅的潛在敵對國家。
英國首相的強硬立場,並沒有產生正面效果。
七月二十一日,德皇在波茨坦皇宮接見了摩洛家革命委員會代表,表示德意志第二帝國將竭力保證摩洛哥的獨立地位。第二天,德皇給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發去電報,重點闡述了帝國的立場,並且希望奧匈帝國能夠履行秘密同盟條約,在帝國與法國開戰之後出兵攻打法國。
雖然奧皇沒有做出正面答覆,但是德皇也沒有指望得到實質性支援。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與英國都不肯妥協的情況下,壓力全部集中到了法國身上,即法國不肯讓步,戰爭就會爆發。
法國能夠從這場戰爭中獲得好處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不管這場戰爭的結果如何,有兩點可以肯定。一是法國就算完全佔領了摩洛哥,其戰略價值也不夠明顯,因為法國在地中海與大西洋方向上並不缺乏港口,而且英國絕不容許另外一個國家扼守直布羅陀海峽。二是大戰真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