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發,但是我們無法阻止戰爭爆發,就只能及早做好準備。與其讓敵人搶先發動戰爭,還不如積極一點,在局勢對我們有利的時候主動發起進攻。”

“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這就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見到德皇已經做出決定,馮承乾也沒再多說。

隨後的御前會議上,雖然有部分大臣主張採取積極外交行動,在奧匈帝國與俄國之間進行斡旋,但是仍然有不少的大臣認為,很難透過外交途徑化解這場危機,帝國必須為戰爭做好準備。

御前會議結束之後,德皇把小毛奇與提爾皮茨留了下來。

當天上午,德皇給奧皇與沙皇回電,表示高度關切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塞爾維亞的極端組織必須受到懲戒,支援奧皇對此提出的合理要求,並且希望沙皇能夠體會奧皇痛失皇儲的悲痛感受,為懲戒兇手提供必要的支援與幫助。只是,德皇也明確提到,帝國不會支援奧皇藉此向塞爾維亞提出領土要求。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進行外交斡旋的不僅僅是德意志第二帝國。

當天,法國、英國、義大利、奧斯曼帝國均向奧匈帝國與俄國發出外交照會,希望雙方能夠透過外交途徑化解矛盾。

與此同時,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法國、英國的外交活動也開始了。

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如果薩拉熱窩事件沒能得到妥善解決,歐洲大戰就會爆發,可是並非所有人都在積極化解這場危機。

第六十六章 走向戰爭

對帝國來說,最關鍵的不是俄國、也不是法國,而是英國的立場。

雖然馮承乾沒有參與陸軍作戰計劃的制訂工作,但是提爾皮茨做為帝國海軍司令,能夠獲得一些與陸軍有關的訊息。根據提爾皮茨瞭解到的情況,不管是小毛奇,還是協助皇儲制訂作戰計劃的魯登道夫,都沒有把俄國與法國放在眼裡。在這些陸軍將領看來,如果沒有外來援助,俄國與法國聯合起來都不是帝國的對手。小毛奇甚至認為,只需要半年就能打敗俄國與法國。雖然魯登道夫沒有這麼樂觀,但是他也認為,有把握在半年內擊敗法國、在兩年內擊敗俄國。

關鍵就是,法國與俄國能否獲得外來援助。

能夠為法國與俄國提供援助的,只有北海對岸的英國。

六月三十日,帝國駐英國大使林克瑙斯基向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提交了外交照會,並且與帝國全權代表的身份與英國進行磋商。

林克瑙斯基的任務很簡單:搞清楚英國的立場。

說得再簡單一些,就是德國與法國、俄國開戰之後,英國是否會參戰,而且以什麼方式參戰。

有趣的是,在最初的接觸中,格雷的答覆很合德皇的胃口。

按照林克瑙斯基發回來的訊息,英國依然保持中立,不會介入歐陸衝突,更不會幫助法國與俄國。為此,格雷給出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即英國國會不會讓政府為兩個非盟國而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開戰。

顯然,這條訊息讓德皇、小毛奇、提爾皮茨等人鬆了口氣。

只是,馮承乾一點都不覺得高興。

在他熟知的歷史中,英國在大戰爆發前也表示將保持中立,可是等到大戰爆發,就立即改變了立場。甚至可以說,正是英國在外交上耍的手腕,讓帝國做出錯誤判斷,最終在最不恰當的時候發動了戰爭。

可惜的是,馮承乾的擔憂,並沒得到德皇的重視。

七月十日,小毛奇向德皇提交了經過修改後的作戰計劃,明確提出,在法國還沒有完成戰爭動員的情況下,有絕對的把握在六週之內攻下巴黎,迫使法國投降,然後把主力轉移到東部戰場,在半年之內打垮俄國。

這份計劃很有野心,在大體上也符合施利芬元帥制訂的總體戰爭計劃。

只是,最關鍵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即德軍不會借道荷蘭,而是直接從阿登地區進入比利時,在攻克列日要塞之後佔領布魯塞爾,再向南轉向,以大回旋的方式從北向南攻入法國境內。

在兵力配置上,同樣存在嚴重問題。

比如,小毛奇依然堅持在與法國接壤的邊境地區部署四十個師,牽制正面法軍,而不是僅僅部署十八個師。

萬幸的是,德皇有著豐富的戰爭經驗。

在稽核小毛奇提交的作戰計劃時,德皇明確提出,放在邊境線上的牽制兵力過多,必然導致主攻方向上的兵力不足,也就難以保證按計劃攻佔巴黎。至於借道比利時,德皇反而沒有提出反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