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總參謀長康拉德也投入了六十萬奧軍,在西里西亞對俄軍發動進攻。
這是戰爭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會戰。
得到增強後,魯登道夫投入了八十個師、大約六十萬德軍,加上奧匈帝國,總兵力達到一百二十萬。戰線對面,俄軍總共有三個集團軍群,總兵力在一百八十萬左右,其中面對德軍的就有一百二十萬之多。
雖然俄軍擁有兵力優勢,但是沒有半點主動權。
事實上,這場會戰在打響之前,俄軍就失敗了。
雖然在戰爭的第一個月,俄軍打得非常主動,特別是在西里西亞,俄軍在攻佔萊姆堡後取得了開戰後的首次大勝,但是相繼在坦能堡與馬祖裡湖被德軍打得落huā流水之後,俄軍的不足暴lù了出來。
隨著冬季到來,俄軍最為突出的問題浮上了水面。
這就是,俄軍的後勤保障能力極為低下,根本無法與德軍相比。
從十一月份開始,bō蘭地區的俄軍士兵每天就只能喝上兩碗粥,很多部隊不得不靠劫掠附近居民來維持食物供應。到了十二月份,隨著氣溫急劇下降,俄軍甚至得拆掉住房才能獲得取暖用的柴火。在軍火供應上,會戰打響前,俄軍前線士兵每個人只能分到五發子彈,很多重炮都因為炮彈緊缺而被拋棄。供應跟不上、物資匱乏還導致了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即大批官兵開小差,甚至出現了大量逃兵。為了整頓軍紀,僅在十二月的前十天,俄軍就槍決了數百名逃兵。
顯然,此時的俄軍已經不是一支紀律部隊,而是一群烏合之眾。
面對紀律嚴明、素質過硬、供應充足的德軍,俄軍不打敗仗、而且不敗得一鼻糊塗才是怪事。
也就在這一天,馮承乾登上了“柏林”號快速巡洋艦。
此前一天,馮承乾拿到了提爾尖茨的任命書,正式成為“柏林”號的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