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國已經透過海運,從海外進口了相當於和平時期一年貿易量的戰略物資。按照這份報告得出的結論,如果不能切斷德意志第二帝國從海外獲取戰略資源的渠道,那麼法國將在一九一五年六月底之前戰敗,俄國也將在一九一五年底戰敗。
雖然這份報告未免有些誇大其詞,但是足以證明對德進行戰略封鎖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要想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全面的戰略封鎖,唯一的辦法就是擊敗公海艦隊,至少迫使公海艦隊龜縮在港口裡面。
戰前,絕大多數皇家海軍的將領都認為,只要戰爭爆發,公海艦隊就會躲在港口裡面。
原因很簡單,英德海軍的艦隊實力擺在那裡,除非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不把那些昂貴的戰艦當回事,不然就不會挑戰英國皇家海軍。
顯然,這些英國皇家海軍將領都想錯了。
公海艦隊打得非常積極,而且抓住了開戰後,英國皇家海軍準備不充分的機會,取得了開門紅。
走到這一步,英國皇家海軍的處境就沒有那麼有利了。
雖然在總體戰略上,英國皇家海軍依然掌握著主動權,比如在其他地區,英國皇家海軍正在剿滅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襲擊艦艇,但是在軍事層面上,英國皇家海軍卻非常被動,因為在公海艦隊主動挑戰的時候,大艦隊不得不應戰。
可以說,這正是丘吉爾的觀點,也是很多強硬派的觀點。
馮承乾發出了“挑戰書”,即便傑利科十萬個不願意,他也無法躲到一旁,讓公海艦隊自由進出北海。
第九十四章 決戰在即
十二月七日,馮承乾收到了提爾皮茨發來的訊息。
斯佩艦隊已經在聖喬治亞島完成了燃煤補給,在十二月六日就已啟程北上,預計在十二月二十日左右進入北大西洋。
如果馮承乾打算把斯佩伯爵接回來,他就得趕緊了。
當天,馮承乾就讓希佩爾下達了動員令,公海艦隊的十七艘戰列艦與六艘戰列巡洋艦全部點燃了鍋爐。
十二月八日上午八點,公海艦隊離開了威廉港。
幾乎同時,傑利科收到了情報。
四個小時後,大艦隊也駛出了比斯開灣。
艦隊出發前,傑利科給丘吉爾發了一封電報,告訴丘吉爾,如果大艦隊沒有能夠取得預料中的勝利,他得做好善後工作。
顯然,傑利科對這次行動不報任何希望。
雖然在他在以辭職威脅之後,丘吉爾做出了讓步,把留在地中海對付“格本”號的兩艘戰列巡洋艦派了回來,此外受損較輕的“瑪麗女王”號也在十一月底歸隊,大艦隊的戰列巡洋艦數量增加到了三艘,但是與對面的公海艦隊相比,依然處於絕對下風,而且戰列艦數量也不佔優勢。
如果與公海艦隊遭遇,大艦隊佔不到半點便宜。
事實上,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傑利科並不知道,丘吉爾已經把自己的政治前程全不押在了這次行動上。
雖然皇家海軍與英國政界不缺乏丘吉爾這樣的強硬派與主戰派,比如已經離任的費希爾就堅決主張集中力量幹掉公海艦隊,徹底打垮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奪取絕對制海權,然後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全面戰略封鎖,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有類似的主張,比如英國首相阿斯奎斯就反對直接與公海艦隊決戰,應該以歐陸戰場為重,至少也應該等到皇家海軍完成了備戰工作,再去挑戰公海艦隊。
丘吉爾可以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卻不能無視首相的反對。
結果就是,為了讓大艦隊打得更積極一點,丘吉爾在首先面前做了保證,大艦隊有能力擊敗公海艦隊。
很明顯,如果大艦隊打敗了,丘吉爾的政治生涯也就完蛋了。
沒有了丘吉爾,傑利科的日子還能過得這麼舒坦嗎?
在很多人眼裡,傑利科與丘吉爾根本就不搭邊,因為傑利科一直主張以謹慎為主,反對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與公海艦隊決戰,而丘吉爾卻始終堅持與公海艦隊決戰,而且得儘快進行決戰。
事實上,兩人的關係並非如此。
從某種意義上講,兩人的觀點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缺了其中任何一個,另外一個的日子都不好過。
比如說,在丘吉爾主戰的背景下,傑利科的謹慎讓皇家海軍更加理智。
相反,如果過於謹慎,就是畏首畏尾,而丘吉爾的堅持,讓皇家海軍不至於在逆境中喪失勇氣與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