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發起反擊,肯定有很高的戰略目的,絕不僅僅是戰術行動
當然,這樣一來,顧祝同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雖然馮承乾沒有立即讓他出任第三艦隊司令官,但是這個位置非他莫屬,而且等到他前往關島的時候,局勢已經相當緊迫了(未完待續)
百度搜尋閱讀最最全的小說///
第二百七十二章 空中屏障
十月七日,顧祝同接到正式任命,出任第三艦隊司令官
雖然中太平洋戰區早已成立,但是沒有正式的戰區司令官,甚至沒有戰區司令部,只是在海軍司令部下掛了個名也就是說,顧祝同在到達關島之後,還得兼任中太平洋戰區司令的職務
當然,馮承乾沒有給他這個正式任命
理由是,在原則上,戰區司令得由陸海空三軍司令部共同任命,而不能由海軍司令部單獨做主雖然中太平洋戰區的情況較為特殊,即在該戰區內,實際上沒有陸軍什麼事,也不需要陸軍投入兵力,但是這一原則早就確立了下來,而且得到了馮承乾的承認,因此馮承乾也就不好擅自做主
所幸的是,中太平洋戰區的事務沒有那麼麻煩
說白了,這是一個由海軍完全做主的戰區,與陸軍沒有半點關係索然當時空軍在中太平洋戰區部署了一些兵力,即在馬里亞納群島上部署了數百架作戰飛機,但是沒有空軍提供的幫助,海軍航空兵照樣能夠執行絕大部分任務再說了,在陸海空三軍中,空軍的話語權比海軍低多了
顧祝同來到第三艦隊,首要任務就是應對的威脅
在他出發的前一天,美軍第五艦隊就離開了珍珠港雖然後來證實,第五艦隊只是出港進行正規訓練,並沒有離開夏威夷群島周圍海域,期間只去過美國西海岸地區根本沒有向西進軍的意圖,但是這仍然讓中國海軍頗為緊張,因為當時第51艦隊依然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動,中太平洋上最大的戰艦依然是“柏林”號要命的是當時連中小型戰艦都不多,輕巡洋艦總共只有六艘,而且四艘是服役時間過十年的老艦,而全部二十四艘驅逐艦都是小型的反潛驅逐艦
事實上,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當時,海軍航空兵部署在中太平洋上的戰機不到一百架雖然空軍部署了幾百架作戰飛機,但是大部分都是戰術飛機,而且空軍已經把硫黃島當成了主要的訓練基地可用的遠端飛機基本沒有
可以說,顧祝同接手的就是一個爛攤子
在離開海軍司令部的時候,顧祝同沒有要求馮承乾為他提供多少戰艦,只是要求儘可能快的為中太平洋戰區補充一批續航力在四千公里以上的海上巡邏機而且這些巡邏機最好都有機載雷達
相對而言,這是一個較低的要求
當時,中國海軍主要有三種海上巡邏機
在戰前就已經批次生產的“信天翁”式巡邏機因為過於老舊,而且基本設計存在一些難以彌補的缺陷,比如機體過小難以增添內部油箱、也難以換功率大的發動機,因此基本上退出了一線部隊,主要部署在後方執行一些較為簡單、也較為容易的任務,比如協助護航艦隊進行反潛巡邏
另外一種就是在大戰爆發後才開始批次生產的“北極鷗”式反潛巡邏機
“北極鷗”也是中國海軍裝備的第一種四發大型反潛巡邏機,其最大起飛重量比“信天翁”增加了近一倍因為採用了功率大的發動機而且發動機數量增加了一倍,所以“北極鷗”的飛行效能反而比“信天翁”好得多
得益與大的起飛重量“北極鷗”的最大續航力達到了驚人的四千八百公里,即便在攜帶三噸的反潛彈藥之後,續航力也過了三千公里,比當時世界上任何一種海上巡邏機都要高得多
問題是,一味追求效能,也產生了一個根本無法彌補的問題
這就是,“北極鷗”的造價同樣高得驚人,其標準配備型的造價過了同時期的重型轟炸機,即便是專用於海上巡邏的簡配型,造價也相當於同時期的重型轟炸機後來,在安裝了機載雷達之後,其造價是直線上升到大戰結束的時候,最的“北極鷗”的造價已經比最初的時候增加了近兩倍
驚人的造價,嚴重限制了“北極鷗”的產量
可以說,在整個大戰期間,“北極鷗”是綜合效能最好的海上巡邏機,可是其最終產量還不到一千架
這是個什麼概念?
美國的“卡特琳娜”式海上巡邏機在整個大戰期間,製造了一萬多架,產量是“北極鷗”的十六倍
雖然在大戰結束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