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點三十三分,弗萊徹還沒緩過氣來,警報又響了起來。
隨即,無線電監聽與測向部門的參謀送來了一份報告,無線電監聽裝置截獲了一個微弱的訊號,而且其工作頻率、使用的密碼都不是美國海軍的,但是訊號太弱,無法確認是不是中國海軍偵察機發出的電報。
這下,弗萊徹更加擔憂了。
雖然這很有可能是一艘船隻、或者是一艘潛艇發出的電報,而且根據測得的方位,電報源離第一航母大隊有近百公里,要不然訊號也不會變得如此微弱。但是,這也有可能是一架中國海軍偵察機發出的電報,而且這架偵察機肯定發現了第一航母大隊,並且做出了正確判斷。
遲疑片刻後,弗萊徹下令增派防空戰鬥機,並且讓補充了油水的戰艦儘快返回。
七點四十分,增派的防空戰鬥機開始升空。
事實上,第一航母大隊能夠增派的戰鬥機非常有限,因為只有兩艘航母,而且每艘航母上只有二十四架f…4f“野貓”式戰鬥機。
當時,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聯隊的編制方式與中國海軍有所不同。
第一與第二艦載航空兵聯隊,即“列剋星敦”號與“薩拉託加”號搭載的艦載機中,有三個中隊,第一中隊有二十四架f…4f戰鬥機,第二中隊有三十六架sbd…1“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第三中隊是二十四架tbd“蹂躪者”式魚雷攻擊機,而更加先進的tbf“復仇者”式魚雷攻擊機還沒量產。此外,每個中隊還有一架或者兩架備用飛機,一個航空聯隊的總載機量在八十八架左右。
也就是說,當時弗萊徹手裡總共只有四十八架戰鬥機。
到七點五十分,已有二十四架戰鬥機分兩個批次升空巡邏。
為了保險起見,兩艘航母的飛行甲板上還各停放了八架“野貓”式戰鬥機,以便在任何時候緊急升空。
弗萊徹已經預感到了危險,但是不知道危險將在什麼時候從什麼方向上到來。!。
第一百四十九章 錯過的機會
第一百四十九章錯過的機會
七點二十五分的警報,並不是瞭望員看走了眼,而是戰艦上的雷達啟動得太晚了。
雖然美國海軍的活動區域更加廣闊,特別是在大西洋上,自從“柏林和會”之後,美國就成了美洲的代言人,而美國海軍則是美國手裡的大棒,經常前往拉美地區炫耀武力,也就經常在熱帶海域執行任務。但是與中國海軍一樣,美國海軍裝備的雷達,也存在冷卻系統功率不夠高的問題。結果就是,只要在熱帶海域活動,特別是在氣溫較高的晝間,雷達就很容易出故障。
美國海軍採取的臨時補救措施也與中國海軍差不多,即讓雷達在夜間關機,並且讓技術人員進行檢修與維護,到天亮的時候再開機,並且在每天的十一點到十七點之間,讓各艘戰艦上的雷達輪流關機,只啟動部分雷達。
也就是說,要到天亮之後,雷達才能派上用場。
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除了夜間炮戰之外,雷達的主要用途就是延長艦隊的對空探測範圍,及早發現逼近的敵機。因為艦載航空兵無法在夜間作戰,即便是岸基航空兵,也很難在夜間攻擊艦隊,所以就沒有必要在夜間使用雷達。
此外,還有一個因素對雷達使用做出了限制。
這就是,雷達其實也是一個巨大的無線電輻射源,即便工作頻率很高,其有效作用距離遠低於電臺,因此被敵艦上的無線電監聽裝置截獲的可能性並不高,但是中國海軍與美國海軍都已證實,雷達發出的電磁波依然可以被截獲,而且依然可以用無線電測向裝置測出其大致方向。
如此一來,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就不應該使用雷達。
當時,中國海軍的做法比較簡單,即擴大艦載戰鬥機的防空區域,讓戰鬥機擔任部分偵察機的任務,在確定了周圍海域沒有敵艦之後,再啟動雷達。如此一來,雷達發出的電磁波就不大可能被敵艦截獲。
問題是,美軍並沒總結出這樣的戰術。
美軍採取的辦法是首先出動偵察機,在搜尋了周圍海域之後,再讓雷達開機,而不是擴大防空戰鬥機的巡邏區域。
當然,這也與美軍的編制有關。
防空區域面積與戰鬥機的巡邏半徑的二次方成正比,戰鬥機的巡邏半徑擴大一倍,防空區域面積就要擴大四倍,因此在保持防空戰鬥機部署密度不變的情況下,就需要把防空戰鬥機的數量提高三倍。即便只考慮外圍攔截,即防空戰鬥機只對來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