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道已有兩年 如今府庫充實 兵強馬壯 百姓行自我修養 互助濟人 各守其職 各安天命 民夫甘於躬耕田畝 君子保其恬和樸素本性 此皆為抑佛之利也。。。。。。。
雲峰語調高亢 鏗鏘有聲 滔滔不絕 擺事實 講證據 大談特談尊佛的壞處 好容易 話話一轉 看向竺道潛問道: 竺道人是否還有疑問 …;
竺道潛面現掙扎 久久不語 其實他也明白 他早就輸了 而且輸的徹頭徹尾 雲峰批駁聖人 批駁釋道雖然言辭有過激之嫌 但是竺道潛卻沒法做出有效的反擊 如陸曄般空洞漫罵他也做不出來 只是一時還不能接受現實而已
法深 苦海無邊 回頭是岸 你還要痴迷到幾時 王導突然站了起來 開口喝道
竺道潛渾身劇顫 漸漸地 表情竟變的輕鬆自如 施禮道: 今日貧道認輸 最遲明日 便將地契文書送於將軍府上 然而 佛門絕非將軍所言不堪 只是修佛之人入了岐途罷了 如貧道般 亦是起了貪色之念 心中有垢 又如何能禮佛事佛 今日得將軍當頭棒喝 貧道感激不盡 他日有緣 當再來尋將軍一論佛法 告辭
雲峰能看的出來 竺道潛拋去了名與利的包袱 隱隱觸控到了佛法真諦 當即還禮道: 一切皆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本將恭賀道人得悟佛法真諦 好走不送
一瞬間 竺道潛臉上現出了欣喜之色 帶有一種佛祖拈花微笑的意境 向雲峰合什為禮 深深一躬 隨後倒退三步 大袖一甩 再不理會場中眾人 轉身而去
雲峰怔怔的看著竺道潛的背影 心情變的異常複雜
竺道潛敗了嗎 雲峰認為沒有 竺道潛於一剎那頓悟了 領悟到了佛學真諦 緣生性空 雖敗實勝 可以說 雲峰親手造就了一名佛學宗師 佛學將因竺道潛而發揚光大 在思想理論上成為雲峰的大敵 而他的本意是要把佛教打下神壇
雲峰也不算失敗 先前的預想一一得到實現 可謂完美之極
只能把這一場辯論的結果勉強看成雙贏 (未完待續 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 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 您的支援 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第一八三章 威脅
雲峰頌出的四句謁語生動闡述了佛門最基本也最為重要的義理:緣生性空 這四句謁語在後世可謂是人皆知 但在當時 佛門義理還處於探索階斷 遠未發展到這一地步
正如竺道潛開創出的本無異宗 開般若學派之先河 其宗旨為心物俱無、本性空寂、無在有先、有在無後 可是 這一學說卻有偏於般若性空的本意 很簡單 承認了有 則意味著思維的停滯 具有時代侷限性
然而 雲峰所透露出的緣生性空概念如果被竺道潛參悟透徹 那麼今天這一場辯論再來一次的話 輸的必然是他 緣生性空可與宇宙間一切道理事物相互關聯印證
可以說 雲峰是自已扇了自已一耳光 一方面辯倒了對手 另一方面又以更高深的理論來點化對手 這的確是種很矛盾的行為 也是他心情複雜的原因
那個時候 雲峰脫口而出 很自然就冒了出來 可以看作是順從心靈的指引 也可以當作對處於悟道邊緣的竺道潛的點撥
問他後悔嗎 雲峰不覺得 對手義理高明 才能促使自身進步 而且竺道潛為人也算壘落 能夠幫助他證道成聖 感覺也挺不錯的 再假如竺道潛能夠把佛門引領上大悲寺的道路 倒也是種不錯的結果
如今的建康 包括羯趙 佛門奢華 堪比少林寺 而大悲寺於國於民皆有益處
這一句謁語 被廣場上大多數人聽入耳中 但並沒有令他們引起共鳴 反而對竺道潛向雲峰施大禮大為不解 在他們看來 這是竺道潛氣糊塗的表現 只有神智不清的人才會向敵人行禮
可是 吳普真人、葛洪、荀菘父女、甚至王導、溫嶠庚亮眼中皆現出了羨慕之色 他們能看的出來 竺道潛大徹大悟了 尋到了道 這四句偈語 也被他們反覆唸叨著 這幾人雖不是佛門中人 可論起對佛學的精研程度卻不下於竺道潛 反而崇信佛教的司馬氏宗室 卻無人有所領會 不得不說是個天大的諷刺
葛洪似是有所體會 轉頭向吳普真人笑道: 雲將軍此言確是精僻妙理 卻作繭自縛 以此四言 足以辯倒他方才立論 貧道且去會他一會
吳普真人一眼瞪了過去 不悅道: 你可莫要過份 這小子能於竺道潛似有所悟的邊緣出言提示 可見其胸懷坦蕩 為人光明 若他憋於心中不說 你、我、包括竺道潛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