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敢與韃子決一死戰。眼下王經略被俘,馮侍郎身死,王副憲不知所蹤,再無人聯絡各部出兵了。其實即便他們還在,以現在所剩無幾的力量,也絕不敢再去和韃子掙個長短。”
一口氣說出了這麼一大段話,陳天樞只得緩了口氣才繼續說道:“今年最晚八月,韃子一定會出兵再次圍剿四明山各部王師,我部在此前的那一戰中損兵折將,已無力與其周旋。本帥決定,明日出發,前往天台山投奔新昌伯!”
“大帥,您的身體?”
陳天樞只是搖了搖頭,剛才所說的話實在不少,過於耗費心力。良久之後,只見陳天樞的胳膊奮力的支撐的床板試圖坐起來,只是以他的身體狀況卻很難成行。最後還是在陳國寶的攙扶下勉力的坐了起來,只是坐起之後,陳天樞的喝問也隨之到來。
“爾等還記得當年我們自家鄉起兵時在鄉親們的墳冢前所立下的誓言嗎?大聲告訴本帥!”
那兩個漢子對視了一眼,隨即異口同聲的說道:“卑職記得,殺光韃子,光復本鄉,為枉死的父老們報仇雪恨!”
“很好!”此刻陳天樞的體力已是幾乎耗盡,只是話未說完,他也斷不能躺下。
“本帥死後,你二人便聽從陳將軍號令。”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陳天樞轉而對他口中的陳將軍說道:“國寶兄弟,王經略不在了,劉大帥也不在了,但是王副憲還在,陳文將軍也還在,大蘭山王師沒有亡,你可記下?!”
“末將遵命!”
“本帥會在天上看著你們的!”
說完這話,陳天樞如釋重負,再度躺倒在床上,帶著笑意默默的閉上了眼睛。
“既然已經不能活著看到王師收復兩京的那一天,那就叫我在天上看見吧。若是轉世投胎前,爾等還不能殺盡韃子,等我,十八年後,我陳天樞還是一條好漢!”
ps:本來後面還有一段,不過不敢在這章發出來了,筆者讀完之後差點兒一口氣沒喘過來,虐不可怕,後面那段魯監國朝的現實實在氣人,可是不在前面寫就跟不上主角的進度了,挪後一點兒好啦。
第二章 捷報
與此同時,山海阻隔的彼岸,魯監國的行在舟山,上巳節的典禮已經結束。魯監國朝的重臣們回到了大殿繼續商議國事,只是比起正月十五之時,卻少了那麼幾個人。
春節之時,多爾袞的死訊傳來,魯監國朝的君臣們很是歡欣鼓舞了一番,畢竟這個為禍多年的蠻夷之酋還是逃不過天命,這讓這些有心恢復漢家天下的君臣們無不振奮不已。
決心振作了一番後,舟山上再度爆發了一次內亂,這一次的內鬥雙方在一年前還是聯手對抗黃斌卿的盟友,可是到了現在卻是你死我活的大敵。至於振作什麼的,等內鬥完了再說。
黃斌卿死後,平西伯王朝先不滿於魯監國專信於定西侯張名振,散佈黃斌卿之死張名振為主謀之事。此時的舟山黃斌卿舊部甚多,張名振與蕩胡伯阮進唯恐變亂,決定先發制人,於永曆五年二月的一個早上遣銳卒襲殺,終將王朝先殺死。此後,張名振和阮進更是把黃斌卿之死的責任全部推到了王朝先的身上,總算是為這一公案暫時做了個了結。
只不過,黃斌卿之死的責任由已死的王朝先背了,張名振和阮進表示皆大歡喜,可是“背鍋俠”王朝先的部眾對此卻無法滿意。
於是乎,王朝先的部將張濟明、呂廷紀憤憤不平,逾牆墜城,奪得船隻駛往寧波向滿清的定海總兵張傑投降,告知以舟山虛實,並且願意為清軍充當嚮導。
王朝先死了,他的部將也逃了,事實已經造成,便無法改變,此間的魯監國君臣還在討論即將到來的戰事。
陳文透過歷史記載知曉清軍進攻四明山的意圖乃是舟山,身在舟山的魯監國君臣也並不笨,他們也很清楚清軍的目的所在。只是那時張名振、阮進、王朝先等人吞併黃斌卿的勢力還有些消化不良,實在不宜出兵,再加上張名振和王翊一向不睦,更不可能冒著舟山生亂的風險去援助了。
只不過,四明山的陷落卻意味著舟山的孤立無援。前些日子四明湖之戰的訊息已經傳來,王翊力盡被俘,其他明軍也在這一戰和此後清軍的圍剿中幾近滅絕。四明山抗清基地已經陷落了,今年清軍一定會集結大軍進攻舟山,此間的魯監國君臣便在討論應對的策略。
“韃子無論從哪個方向進攻,都要渡海才能到達行在,如果從距離來看主力肯定在寧波,臣以為只要擊潰韃子舟師便能守住行在,進而收復寧波。”
作為武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