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舍街原浙閩總督衙門的行轅中,陳文翻來覆去的結合著手中的情報審視著眼前的沙盤,思慮了良久。
從金華到衢州,東陽江和衢江會流於蘭溪縣。安華鎮和虎鹿鎮均有稜堡,蘭溪也增加了守軍,嚴州綠營不足為懼。順著衢江溯流而上,一條是為常山港,一條是為江山港,將其分隔開來的則正是楊捷曾經利用過的那片山區。而這片山區,從沙盤上看去,也正像是一個岔路口,向西則是常山縣,而西南則是江山縣,分明非常。
突然,陳文的腦海中閃過了一絲光亮,隨後整個思路便豁然開朗了起來——原來洪承疇所等的,就是一個岔路口!(未完待續。)
第八十一章 岔路口(上)
永曆七年三月十六夜,湖廣寶慶府通往周家鋪的大道上,自寶慶出發的一支數萬人的明軍正冒著大雨默不作聲的趕路。這支明軍乃是孫可望秦王府的駕前軍,乃是秦王孫可望麾下最為精銳,也最信得過的一支大軍。
二月,孫可望力邀身在永州的李定國前往靖州參加軍議。可是到了二月下旬,李定國卻並沒有前往,反而是派人送來了一封書信,大談忠君之義,希望藉此促使孫可望能夠與他合力扶明。奈何孫可望原本就有心自立,只當是李定國在譏諷於他,便打了信使一頓將其轟走,結果很快就得來了訊息,李定國放棄了永州。
對於這個義兄弟,孫可望早有殺心。當初張獻忠戰死,他們被迫殺了張獻忠留下的正妻和宰相南下之時,李定國就打算借扶明把身上的賊名洗掉,而孫可望則從未打算要去給明廷當什麼忠臣。而接下來的日子裡,雙方在扶明還是自立的問題上分歧越來越大,只是滿清威脅甚大,再兼二十幾年的兄弟之情,所以才能合力與清軍作戰至今,並且在去年取得了連番大捷,擴地三千里。
孫可望在張獻忠還在世時便是大西軍四大王子之首,不過當時這四人的地位區別不大。而藉著平息沙定洲之亂全有云南,孫可望透過收編戰死了的艾能奇的軍隊和演武場升旗事件在實力和名義上徹底壓倒了李定國和劉文秀,成為了大西軍的最高統帥,但李、劉二人依舊手握重兵,而孫可望更害怕的則是他們與永曆天子達成共識,從而威脅到他秦王國主的地位。
藉助於保寧之敗,孫可望奪了劉文秀的爵位和兵權,將其投閒置散。這原本使他的實力大為提升,但是李定國於七月斬殺了孔有德,取得了桂林大捷,這使得孫可望突然發現在威望上他已經開始被李定國超越。
“北兵本就好殺,只不過我沒有獨當一面。”
得知尼堪南下,孫可望強令李定國返回湖廣戰場時他就曾說過這話,而事實上,在李定國準備在衡陽圍殲尼堪的同時,孫可望也親自取得了辰州大捷的勝利,將滿清辰常總兵徐勇那個綠營悍將擊殺,使大西軍的根據地雲貴更為安全。
對於孫可望而言,這本來是他足以藉此提升威信的一場大捷,而同時他也密令馮雙禮違背李定國合圍那支滿蒙八旗大軍的計劃。
原本,孫可望借殲滅綠營兵提高自身威望,順帶著給李定國拆臺的計劃足以讓他在軍中威望超越李定國。可是沒想到,由於馮雙禮和馬進忠未至,李定國雖然沒能合圍那支滿蒙八旗大軍,但是尼堪卻還是中了埋伏,被李定國當場擊殺。
衡陽大捷清軍損兵並不是很大,但是主帥被殺帶來的震撼卻極為驚人。一時間,李定國兩蹶名王,天下震動。孫可望在辰州的風頭再一次被壓了下去,甚至在後世很多人都知道李定國的衡陽大捷,卻根本不知道衡陽大捷的同時孫可望主持的那場辰州大捷。
在親信的攛掇下,原本就已經對李定國恨得牙癢癢的孫可望決定借軍議的機會謀算李定國,而李定國親領的那支四五萬人的大軍則交給他的親信馮雙禮來率領,從而將整個大西軍集團徹底統合到一起。
由此看來,孫可望雖然長得醜,但是他想得很美。可是光想得美沒用,密謀不知怎麼洩露了,李定國不光沒來,就連再見也沒說一句就放棄了永州。而隨著李定國放棄永州,原本借因為孤軍深入而不得不放棄了衡陽而白撿了一大片土地後,多羅貝勒屯齊再一次接盤了永州。
二月二十八,定遠大將軍多羅貝勒屯齊以提督柯永盛守衡州,出兵佔據了已經被李定國放棄了的永州。三月初六,屯齊帥大軍北上,至三月十五漢軍正藍旗固山額真佟圖賴分駐於岔路口和花街子,於駐守周家鋪的明軍相隔三十里。
第二天,清軍大舉出動,意在擊敗周家鋪的明軍,但是明軍紮營于山頂,又兼暴雨突至,清軍不得不放棄了大軍進攻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