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啟正在陳文面前一向是謹小慎微,此番若非事情逼到此處,他也不敢當著陳文和齊秀峰在這裡大吵大鬧。此間陳文一語說罷,韓啟正連忙退了出去,便是齊秀峰也同樣被陳文揮退了出去。
“輔仁,此事雖小,但關礙的可甚是重大啊。”
“確實如此,具體的,等有關人等抵達後再作決定。不過,這裡面的味道,好像有點兒不太對勁兒。”
深吸了一口氣,陳文喚人傳來周敬亭,與他說了幾句,周敬亭便拱手應是,重新離開了會議大廳,只留下了陳文和孫鈺二人繼續進行商議其他事情,一些不方便公開討論的問題。
“說說吧,那群遺民又打算怎麼個意思?”(未完待續。。)
第三十七章 優免
收復臺溫,陳文回到金華坐鎮,一方面是應對洪承疇的反應,一方面是信得過馬信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則是今年的夏稅果不其然又出問題了。
田賦、徭役根據一條鞭法收繳上來的銀子,乃是如今浙江明軍養兵作戰的基礎軍官、士兵的軍餉,武器甲冑的製造和研發,糧草、原材料的收購,軍事設施的建設,軍官、士卒的培養,軍隊出征的鉅額耗費,等等等等,無一不需要大量的銀錢來保證。
賺錢的辦法,比如稅賦、借款、偶爾會有的襄贊軍需以及抄沒滿清官員武將的產業。當然,如今有了台州和溫州,與鄭成功之間的互惠互利、或是自行開展海洋貿易,都將開始。但是暫時而言,稅賦還是最為重要的
朝代,稅賦收取過程中的貓膩多的無以計數,收糧有淋尖踢斛,收銀錢就加收火耗或者強徵銅錢在銅錢和白銀的匯率上做手腳。比如清中後期就有這麼一個故事,說是當地市價一兩白銀能換一千七百文到一千八百文的銅錢,收稅時,官吏按照士紳大戶兩千兩百文銅錢換一兩,普通百姓則是三千兩百文抵一兩。
貪汙**,手段多種多樣,其中更有大量的手法是士紳大戶勾結官吏進行的。如果全部記述下來,出一套貪汙叢書都夠了。
這幾年,孫鈺來回轉圜,絞盡了腦汁為陳文籌措,整個人都彷彿老了好幾歲一般,其中辛酸無一不被他看在眼裡。而隨著浙江明軍的崛起勢頭不可阻擋,陳文和孫鈺的手段也更加強硬起來,針對去年秋稅問題的嚴肅吏治就是個例子,換做是剛剛殺進金華府的時候,這麼玩是根本玩不起的。
可是隨著吏治好轉,就好像是腐爛的外皮被揭開,看到的則是更加**不堪的內在。
“說說吧,那群遺民又打算怎麼個意思?”遺民二字,陳文咬的很重,便是孫鈺聽了也不由得一嘆。
明朝自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開始便有優容士大夫的傳統,其中在稅賦和徭役上的減免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加的。
嘉靖二十四年的《優免則例》規定:京官一品優免役糧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以下遞減,至九品優免役糧六石、人丁六丁;外官減半;舉、監、生員優免糧二石、丁二人;致仕優免本品十分之七。而到了萬三十八年,新訂的《優免新例》則規定:現任甲科京官一品免田一萬畝,以下遞減,八品免田兩千七百畝;外官減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進士優免田最高可達三千三百五十畝,未仕舉人優免田一千二百畝;生員、監生八十畝。
至此間,甚至是清朝前期也是按照著被士大夫罵出了花的萬皇帝制定的《優免新例》進行的,後來雖不再實行分等限田優免之法,但官員及舉貢監生員仍優免徭役。到了我大清綠帽帝的時代,財政上吃不消了,才開始推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最後實際上也沒有成功。
陳文的佔領區乃是浙江,雖比不得南直隸,尤其是他如今控制的金衢嚴處臺溫六府,亦是不及杭嘉湖寧紹的所在,但是士大夫卻從來沒有少過,每個縣幾乎都得有少則三四百,多則四五百個生員。而這還是在明朝已經多年沒有進行科舉的情況下,僅僅計算生員而已,進士、舉人、監生,以及獲得優免田更為巨大的官員則還沒有計算在內。
這幾個府雖說是在浙江,但其實還算少的。如蘇松常鎮和杭嘉湖那樣的地方,進士、舉人、監生、生員等數量更是驚人。據顧炎武記述,明末光是生員全國就有五十餘萬之巨,平均每個縣三百人,其中江浙的數量最多,愣是能把全國的平均值拉起來,就像後世的那些土豪是如何把平均工資拉起來可謂是一模一樣。
滿清的功名,陳文是不承認的,他沒有替滿清優待讀書人的義務,這是任誰也說不出個不是的。可是明廷的那些有功名的讀書人卻在無時無刻的不在享受著優免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