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放棄了他們最擅長的騷擾、偷襲的戰術,成群結隊地試圖在正面戰場擊敗秦軍,這如何會不敗?
當世能在正面戰場上抵擋住秦**隊的,除了魏國與曾經的韓國以外,幾乎再無第三個國家。
包括據城防守。
同樣是弱國,為何魯國當初可以抵擋住楚國的進攻?
除了當時有桓虎這位出色的統帥排程外,更主要的,還是因為魯國擁有數量眾多的戰爭兵器,這才使得新陽君項培與上將項末這新舊兩位三天柱紛紛戰敗於魯國。
然而巴國有什麼?
長久的偏安一隅,使得巴蜀兩國的實力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原。
當巴族戰士的弓箭無法射穿秦軍士卒的甲冑時,其實雙方已經提前分出了勝負。
短短七日,氏一族的都城枳,亦被秦**隊與相氏一族的戰士所攻陷,為了儲存己部落的族人,氏一族的首領只好臣服於相。
至此,巴族五姓中,就只剩下樊氏一族、巴氏一族,以及實力空前強大的相氏一族。
好在此時,蜀國的君主杜盧,派人支援了巴氏一族與樊氏一族。
杜盧是一位非常年輕的君主,縱使如今也不過三旬而已,正因為年輕氣盛,他對苴國試圖擺脫他蜀國附屬地位而極為不滿,甚至於在幾年前,還曾恐嚇過苴國,說是令立苴國國主,這使得蜀苴兩國的關係一度跌落了低谷。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苴國國主才會同意秦**隊借道攻伐蜀國。
在杜盧的心中,巴國也好、苴國也罷,都是他蜀國的敵人,前者是世仇,而後者,則是不從之臣苴國最早乃是蜀國為了限制巴國而扶立的附屬國。
數個月前,當防守劍山的軍隊稟告秦軍入境的訊息時,蜀國君主杜盧著實愣了一下。
他當時還心想,秦國與他蜀國之間,還隔著一個地處漢中的苴國,何以苴國在遭到秦**隊的進攻時,不向他蜀國求援呢?
要知道,哪怕是再憤怒於苴國暗中勾結巴國對抗他蜀國的行為,但若是得知秦軍進攻苴國情,杜盧還是會出兵支援苴國的。
這不是為了苴國,而是為了他蜀國。
然而,打探所得的訊息,卻讓蜀國君主杜盧氣得險些吐血。
他萬萬也沒有想到,苴國根本就沒有遭到秦國的進攻,這個無恥的不臣屬國,居然借道給秦國的軍隊,讓秦軍毫無阻礙地就透過了漢中的險峻。
他蜀國,被苴國徹底地背叛了!
在意識到這件事後,蜀國君主杜盧一邊大罵苴國國主,一邊立刻派出軍隊增防劍山,死守劍門關(劍閣)。
對於劍山這道天然屏障,其實杜盧還是頗為放心的,相比之下,他更擔心閬中方向。
畢竟生活在閬中的巴國樊氏一族,那是巴族人中最仇視他蜀人的,杜盧十分擔心樊氏一族會向漢中的苴國那樣,給秦軍借道,讓秦軍能從這個方向進攻他蜀國。
然而,打探所得的訊息,卻讓杜盧難以置信。
一直以來最仇視他蜀國的巴國樊氏一族,非但拒絕了秦軍借道的要求、死守巴山不讓秦軍國境,甚至於,隨後還派出使者與他交涉,約定雙方暫時停戰。
不得不說,杜盧簡直對此難以置信:同為杜姓開明氏的苴國,背叛了他杜姓的本家、背叛了蜀國,反而是與他蜀人世代仇視的巴人,在面對秦國這一外來勢力的情況下,主動要求與他蜀人暫時停止干戈,共同抗擊秦國。
在杜盧看來,這實在是太諷刺了!
數日之後,巴國君主、巴氏一族的首領巴,亦派來使者與杜盧交涉,那名使者陳述了秦國的威脅,希望巴蜀兩國放下成見、攜手禦敵。
杜盧當然不會拒絕巴的建議。
畢竟似當前的情況,苴國已經背叛了,倘若他巴蜀兩國仍相互仇視,那麼最終必然會被秦國逐個擊破,這個道理,杜盧也明白。
於是乎,在秦國的威脅下,巴蜀這兩個相互仇視數百年,且曾經相互攻伐長達一百年多年的國家,終於在這一刻暫時放下了成見與敵意。
但遺憾的是,儘管巴蜀兩國達成了默契,但巴國的相氏一族,還是將秦**隊引入了境內,導致鄭氏、氏兩支巴族大部落以及其餘數支小部落被覆滅,只剩下樊氏一族與巴氏一族還在苦苦支撐。
“秦軍竟然如此強大?”
蜀國君主杜盧得知這個訊息後大驚失色。
此前由於秦將王戩的主力軍被蜀**隊擋在劍山不得寸進,因此杜盧還未意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