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邊也不用去,就說是朕的意思。”
趙弘宣眨了眨眼睛,略有些錯愕:這事,就這麼解決了?
“你以為這事很麻煩麼?”彷彿是看穿了趙弘宣的心思,魏天子笑著說道:“對了,說起來,朕正好有事找你。”
聽聞此言,趙弘宣神色一正,恭敬地說道:“請父皇示下。”
只見魏天子上下打量了趙弘宣幾眼,溫和地說道:“弘宣,朕前一陣考慮,打算讓你作為朝廷的使節,前往川雒……你聽說了吧?”
趙弘宣聞言有些慌張,偷偷看了一眼中書左丞虞子啟,畢竟後者曾告訴他莫要透露的。
而這一幕,魏天子看在眼裡,感覺好笑,倒也沒有說破,他接著說道:“不過今日,朕再給你一個選擇,你是想去川雒呢,還是想去北疆呢?”
“北疆?”
趙弘宣聞言一愣。
要知道,雖說他並不參與朝中事務,但最近這段時間北疆的事早已傳遍了大梁,他又怎會不知?
他的臉上,露出了掙扎猶豫之色。
這讓魏天子不禁有些納悶。
畢竟在魏天子看來,趙弘宣無論去川雒還是去北疆,都是去白撿功勳,這有什麼好猶豫的?
可就在他準備詢問時,卻見趙弘宣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咬咬牙說道:“父皇,皇兒願去北疆!”
“呃?”魏天子感覺這個小兒子的表情有些怪異,遂故意說道:“北疆,可是兇險重重啊……你當真要去?”
“是!”趙弘宣點了點頭,認真地說道:“皇兒亦想效仿皇兄,為我大魏堅守國門,將來犯的外敵阻擋在國門之外!”
聽聞此言,魏天子與殿內三位中書大臣不禁有些動容。
“……”
魏天子深深地望著趙弘宣,原本想逗逗他的念頭早已煙消雲散。
他忽然開口說道:“弘宣,你可知道,北疆之戰,事關我大魏生死存亡……”
趙弘宣微微一愣,隨即鼓起勇氣說道:“皇兒明白。”
“明白?”魏天子眯了眯眼睛,說道:“那你倒是說說,若你到了北疆,該如何應對。……你若答地好,朕就派你去。”
趙弘宣哪裡曉得此刻魏天子的內心,臉上閃過幾分歡喜之色,正色說道:“皇兒當明賞罰,肅軍紀,整合北疆眾貴族的私軍。……韓軍之強,在於騎軍,其擅長偷襲、攻敵不備。是故,當興修城塞,緩與韓國騎兵正面交鋒,以防守為主。……傳聞韓國有十萬騎軍陳兵於疆域之外,每日消耗糧草無數,皇兒建議北疆的軍隊興屯田,給養邊戍駐防軍。此長彼消,徒耗韓國存糧……”
聽著趙弘宣侃侃而談,魏天子微微有些發愣。
雖然這個小兒子所提出的建議,談不上什麼奇思妙想的妙計,不過是在兵書被寫爛的東西,但不可否認,這個戰略方向是十分正確的。
韓國的軍隊太強大,因此魏國與韓國的戰爭,就是要靠拖、防、堵,魏天子自己也是這麼認為。
但一個剛滿十五歲的稚童能看到這場戰場的本質,並提出軍屯田給養邊戍駐軍、消耗韓國糧食,而不是毛毛躁躁地提出主動出擊,這很不簡單。
至少,眼前這個小兒子的確是在宮學裡學到了不少東西。
想了想,魏天子忽然開口道:“弘宣,你皇兄當年出征時,朕給了他三道金令,那麼現在,朕也給你三道金令。憑此金令,你可以調動北疆一概兵馬,若有不從者,以抗旨欺君論之。……你願肩負北疆督防副帥一職,為我大魏堅守國門麼?”
“皇兒……不,兒臣願意!”趙弘宣叩拜道。
片刻之後,趙弘宣歡歡喜喜地離開了,而魏天子望著前者離開的背影,眼眸中閃過幾絲譏諷意味的笑容。
二十幾歲的人了,終日裡就曉得爭權奪利,對國家、對祖宗社稷的熱誠,還不及一個十五歲的稚子……
不由地,魏天子又聯想到了此刻正帶著兵馬趕赴江東的八兒子趙弘潤。
他很清楚,那個被尊稱為肅王的八兒子,實則就是一個以當一個紈絝子弟為畢生夙願的混賬兒子,但為了他們魏國能在韓、楚、齊等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並且崛起發展,那個混賬兒子,此刻正帶著兵馬,千里迢迢地趕往江東,與齊王呂僖的聯軍匯合。
“沈淑妃,教了兩個好兒子啊……”
魏天子幽幽地嘆息道。
聽聞此言,殿內大太監童憲與三位中書大臣們面色微變,頗有些驚疑:這話,莫非有什麼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