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關,但趙弘潤勢必會向太行山派兵,派出青鴉眾等斥候,監視天門關以及天門關背後高都盆地的風吹草動,如此一來,似暴鳶調走三萬騎兵這種事,根本不可能瞞過太行山上那些斥候的耳目。
畢竟那是三萬騎兵,不是三百騎,行動起來那是何等的聲勢浩大,怎麼可能北二軍居然連一點風聲都察覺不到?
更何況,當時暴鳶是在驚悟到他肅王軍可能在發鴆山、羊頭山建好營寨,火急火燎帶著三萬騎兵趕去支援的,因此不像是會刻意地藏匿行動,很有可能是什麼都沒細做考慮,直接帶著三萬騎兵就離開了。
三萬騎兵一同疾奔的動靜,那種彷彿地震一般的動響,只要太行山上有北二軍的眼線、細作,就不可能瞞過這些耳目。
而在這種情況下,南梁王趙元佐居然依舊按兵不動,完全不對天門關有所行動,這的確有點問題。
他好歹對天門關試探著做一番佯攻呀,看看暴鳶是否在關隘內,倘若暴鳶果真不在,豈不是可以順勢強攻天門關?
然而,南梁王趙元佐似乎是什麼都沒做。
這的確不像是一位擅戰的統帥會做出的判斷。
……
趙弘潤沉思了片刻,隨即便將這個疑惑暫時壓在心底。
畢竟這只是一個猜測,就算南梁王趙元佐果真有藉機陷害他的心思,他也沒什麼確鑿的證據,無端端猜忌一路軍隊的統帥,只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想到這裡,趙弘潤搖搖頭說道:“好了,這個話題到此為止,南梁王終歸是我與小宣,而且如今在國內的地位不低,不可惡意揣測。”
周是識趣的人,見趙弘潤這麼說,點到為止,不再多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