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等到天降大雪,肅王軍的處境就更為艱難了,別以為冰雪可以封住韓國的騎兵,事實上,運用騷擾偷襲戰術的韓國騎兵,是不會被冰雪封死的,會被封死的,是遊馬重騎重騎兵在被冰雪覆蓋的戰場上,是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可言的。
而若是失去了遊馬重騎的庇護,肅王軍還剩下什麼仰仗?連弩?這玩意麵對四處遊蕩的韓國輕騎,又有幾分威懾力可言?
因此,在肅王軍面臨更艱難的處境之前,趙弘潤必須打破這個僵局,在寒冬以及冰雪來臨之前,得到足夠的食物,至於繼續進兵,那可能就是明年的事了。
而如今,擺在趙弘潤面前的有三條出路:其一,攻打長子城;其二,攻打高狼;其三,從背後攻打孟門關。
平心而論,這個時候攻打長子城並沒有什麼意義,就算趙弘潤費心費力打下這座城池又如何?韓將馮在城破之前,勢必會放火燒掉城內的糧草。
相比之下,攻打高狼,順勢進攻天門關,只要能攻破這座關隘,那麼,肅王軍就能從天門關外那支魏軍南梁王趙元佐麾下的北二軍得到軍糧。
攻打孟門關也一樣,只要能攻破這座關隘,肅王軍也可以從燕王趙弘疆麾下的山陽軍得到軍糧。
最終,趙弘潤選擇了進攻高狼,儘管他很清楚韓將暴鳶在高狼勢必已築造了許多防禦設施。
原因很簡單,因為泫氏城通往高狼的道路,是一條平坦而暢通的大路;而泫氏城通往孟門關的道路,則是一條崎嶇而綿長的狹谷,難以發揮肅王軍十萬之眾的兵力優勢。
“就高狼吧!……回師,返攻高狼!”
在沉思了半響後,趙弘潤用手指敲著桌子,終於做出了決定。
不可否認他心中有些忐忑,畢竟平坦而通暢通的大路,並非只對肅王軍有利,對韓國的騎兵更為有利,而要命的是,這一帶的韓國騎兵,可是有兩萬餘馮軍韓騎七千、暴鳶軍韓騎一萬五。
在近兩萬兩千韓國騎兵的追擊堵截下,向南撤離,進攻高狼,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得不說,這需要趙弘潤好生謀劃一番,最好能想出什麼辦法,讓暴鳶、靳、馮三位韓將無法察覺他的意圖。(未完待續。。)
第946章:謀定而動
自在丹水被肅王軍擊敗後,馮軍便一分為二,拆成了兩支軍隊。
其一便是在丹水之戰中新村的馮軍步兵,步兵與弩手混編,約仍有一萬三四千左右,至於另外一支,便是那七千名韓騎。
這七千韓騎,由馮麾下將領費楊率領,加入到了騷擾肅王軍的隊伍當中,這支騎兵與暴鳶軍的一萬五千騎兵,分佈在泫氏城周邊一帶,對離城或離城的肅王軍小股兵力伺機展開進攻。
比如說,時不時就要到丹水取水的肅王軍士卒,亦或是外出巡邏、監察四方的肅王軍士卒。
沒辦法,沒有騎兵,就意味著外野的喪失,哪怕是外出巡邏的肅王軍士卒明明看到遠處有韓國騎兵的蹤影,也沒有任何辦法。
若己方人數多,韓騎在用弓弩騷擾一番後轉身就走,肅王軍計程車卒們單憑兩條腿,根本追不上那些韓騎;可若是己方兵力並不佔優,那麼情況更加糟糕,那些韓騎就會像聞到血性的狼群一樣撲上來,將這股魏兵一口吞掉。
不得不說,肅王軍在這方面損失了不少士卒。
要知道,自肅王軍一路進兵以來,在皮牢關之戰、泫氏城之戰、丹水之戰這三場戰事中,其實並沒有損失太多的兵力,尤其是後兩場戰事,可以說是一面倒的碾壓。
但是在外野的交鋒上,肅王軍卻吃了大虧,這就是沒有騎兵援護的結果。
或許有人會說,遊馬重騎卸下重甲,不就是一支輕騎兵麼?
這話倒也不假,但問題是,卸下了重甲的遊馬軍,憑什麼去戰勝四倍餘的韓國騎兵呢?
要知道,遊馬軍其實也只是一支訓練不久的新軍,別看它能一次次地制霸戰場,那都是因為那套堅厚沉重的鎧甲。
沒有這身鎧甲,遊馬軍拿什麼跟經驗老道的韓國騎兵拼殺?
所以說,讓遊馬軍卸下重甲轉換成輕騎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沒有了重甲的遊馬軍,哪怕是面對相同兵力的韓國騎兵,也難以保證勝利,更何況面對四倍以上的韓國騎兵。
至於鄢陵軍新組建的那支兩千餘人的騎兵也是如此,這是一支穿著步兵重甲、由鄢陵軍步兵所組成的騎兵,步兵的重甲,能夠保護這些剛剛轉變為騎兵的新兵,使其在與韓國騎兵兩軍對沖的時候取得一些裝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