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順承康熙的旨意,怕饒了太后養病。
畢竟是太后病中,這要是接待命婦請安也要折騰。
曹寅與曹顒這邊,心裡也沒底,但是曉得李氏感念太后這幾年的照拂,還是依照規矩往宮裡遞了請安的帖子。
李氏這一番心意,使得德妃與宜妃好生為難。她們兩個都是水晶心肝,透過蛛絲馬跡,曉得李氏的真實身份,也明白太后真心看重李氏。
猶豫再三,她們兩個都不敢做主,怕處置不當,惹了康熙的怪罪,就使人請摺子送到湯泉御前,請康熙聖裁。
因宮中到湯泉有兩處腰站,都是預備著快馬,因為這摺子當日就批迴來,只有一個字”準“。
德妃與宜妃看了這御筆批示,對視兩眼,各有思量。
兩人都明白,這明著對李氏好的是太后,說不定實際上是湯泉那個。康熙對皇子雖不假顏色,對於公主們卻是不同。
要不然三公主也不會以庶出的身份。得封“固倫公主”的封號。更不要說李氏的生母,不是諸妃能比的;就算比起元后赫舍裡,也是隻高不低。
即便太后薨了,只要李氏還在,曹家的富貴日子就要繼續。
二妃明白這個道理,都是暗暗上心。
李氏哪裡會想到這許多,聽說宮裡準了請安,將新制成的一套衣裳帶著,同初瑜一道進宮。
寧壽宮,暖閣中。
李氏與初瑜婆媳跟著內侍進來時,只覺得滿屋子藥味兒,寂靜無聲。
德妃與宜妃兩個都侍立在側,見她們兩個要跪下請安,宜妃上前一步,低聲說道:“還是別多禮了,太后等了好一會兒了,方有還問了。曹夫人請上前說話。”說到這裡,看著初瑜道:“王嬪那邊,有話要同大格格說,大格格先過去那邊吧。”初瑜聞言,曉得是要支開自己兒。有此不放心婆婆,卻是也沒法子。只能低聲應了。
待初瑜跟著內侍,到了王嬪處。王嬪請她放心,她才好些,心中不免胡思亂想,看來婆婆的身份,宮裡幾個娘娘也是曉得的,要不然也不會這般另眼相待。只是不曉得,這是不是婆婆的福氣。
暖閣中,太后睜開眼睛,拉著李氏的手,淚眼婆娑。
德妃與宜妃對視一眼,都悄悄退了出去,只留下太后身邊的近侍人。
李氏見太后頭髮全白,臉上暮色沉沉,心中也是哀痛莫名,含著淚道:“太后,請您老人家好好休養,早日好起來,還盼著跟著太后去見識科爾沁的馬蓮花。”這句話,用的蒙語,是來之前對讓烏恩翻成蒙語,李氏硬背下的。
“科爾沁,姑祖母……姑姑……”太后聽了,身子顫動,喃喃道,三江訪談完畢,謝謝大家,現在首真惦記,能看到留言記錄,嘎嘎。。
第十一卷 定風波 第七百七十二章 點將
“科爾沁的奶茶最是醇香,科爾沁的天空像寶石般湛藍。”太后望向李
氏,輕聲說道:“不要忘了,你身上流淌著黃金家族的血脈,你是科爾沁的
子孫……”
對於蒙語,李氏熟悉得只是打招呼見禮那幾句。對於太后的話,她並不能全部聽懂,只明白“不要”、“科爾沁”、“子孫”這幾個字眼。
但是面對太后慈愛,她只能裝作聽懂的模樣,拉著太后的手,柔順地說道:“曉得了,謹尊太后娘娘的吩咐。太后是科爾沁飛出的金鳳凰。科爾沁那邊的百姓,也會為太后祈福。”
殿外,去而復返的宜妃聽著太后的話,越發印證了自己的猜測,微微地眯了眯眼睛,想著郭絡羅氏與兒子同曹家的過節,只覺得頭疼得緊。
”金鳳凰?”太后聞言,眼神有些迷茫,望望這莊重華麗的寧壽宮,嘆息道:“折了翅膀的金鳳凰,哪裡比得上自由歡場的百靈鳥?要是沒有離開科爾沁就好了”,李氏這下就沒有明白的了,望向旁邊侍立的宮中老嬤嬤。
那老嬤嬤抬頭,望了眼太后。見太后並沒有要她翻譯的意思,就耷拉了眼皮。
過了半晌,太后才轉向李氏,輕輕地拍了拍她的手,沒有在說話……從宮中出來,初瑜隨著李氏上了馬車。
因為她的車駕是內務府按照她的封爵制的,比李氏的華麗,所以她就沒有乘坐自己的馬車,隨著婆婆同車而來。初瑜不曉得太后同婆婆說了什麼。但是見她面帶哀傷,低聲勸道:
“太太也無需太擔憂,不是說太后她老人家身子好些了麼?說不定熬過這個冬天,開春就好了。”
李氏低下頭,拿了帕子試了淚,道”太后她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