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
小哥兒幾個頭碰頭,已經算計著怎麼分派了……
因恒生歸來,初瑜吩咐廚房預備席面,闔家要給恒生接風。
可席面剛擺上,曹顒剛落座,前院就有人稟,宮裡來人傳召。
李氏與初瑜都有些擔心,曹顒卻是曉得,八成是為那份海貿條陳。
“是公事,頭午聽十三爺曾提了一句,原以為明後日才會召見,不想在今日,不必擔心。”曹顒安慰道。
李氏點點頭,看了看窗外,道:“雖現下天還亮著,可這折騰一回,就該天黑了。叫人提了燈籠,去宮門外候著吧。”
孩子們都起身,曹顒不好耽擱,先回梧桐苑去還了補服,隨後到前院跟著來召人的小太監進宮……
養心殿,東暖閣。
過了半天,雍正仍拿著曹顒寫的條陳,放不下手。
“京外的圈地已經這麼厲害?”雍正不死心的問道。
他並非是養在深宮的帝王,當然曉得土地兼併的危害。
權貴官紳,都有特權,不繳納賦稅。當越來越多的平民淪為佃戶時,國家的賦稅也就跟著流失。
“曹顒行事向來謹慎,從不無的放矢。他列的資料,也正說明圈地的危害。他經營直隸這兩年,使直隸增加了五成賦稅,卻多是工商課稅。他大興水利後,地方登記的田林多了,可地價上揚,農稅卻在遞減。原因無他,就是士紳圈地。”十三阿哥道。
雍正帶了幾分猶豫道:“國人買田置地,是千百年的習俗,他們真的肯掏出銀子來,去支援國家同洋人貿易?”
說其來,十三阿哥心裡也沒底,可是他相信曹顒的眼光。
當年內務府銀行,也是集腋成裘,如今雖不像頭幾年那樣張揚,可每年分到各王府的紅利都在翻倍。
曹顒這發展海貿的摺子,行的是一石二鳥之計。既算計洋人的銀子,又以利誘京城的權貴,吸納大家手中的銀錢,用於做海貿的本金。
既能緩解土地兼併的憂患,還能為朝廷開源,這份條陳如何不讓人動心……
TA共獲得: 評分共:0 條 正在載入中,請稍後。。。
smail007
粉絲:65607金幣:3541威望:162348 註冊時間:2012…01…04。發私信 關注TA
。發表於2012…07…06 17:22 只看該作者
436 # 。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屬意,合意,如意
一進東暖閣,熟悉的檀香味便撲面而來。
這就是江寧清涼寺的檀香,如今已經成了專供內廷的貢品,不需要經過曹顒中轉。
待曹顒跪見後,雍正擺擺手,道:“起來回話。”
曹顒應聲而起,垂首肅立一旁,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
雍正忍不住打量起曹顒來,而後又看了十三阿哥一眼,對比之下,就看出點別的來。
曹顒自己對鏡自斂的話,就覺得自己操了太多心,有些見老了。
前幾年沒留鬍鬚時,還能扮扮少年,現下身居高位,為了官威,留起鬍子,看著穩重許多。
加上在直隸這兩年,常隨唐執玉往下頭跑,原本白皙的面容也曬黑了不少,褪去了富貴氣,留下幾分歲月滄桑。
可哪裡能與十三阿哥相比?
十三阿哥擔心皇上,說他每天睡不到兩個時辰;十三阿哥這個被皇上倚為左膀右臂的總理王大臣,如何能躲得了清閒?
曹顒只是越發穩重了,十三阿哥卻是現了老態。
雍正心裡有些泛酸,有些羨慕曹顒的年輕。
他臉上陰晴不定,十三阿哥隱隱有些著急。他也不知為何皇上這就變了臉色,明明方才還有欣賞曹顒的意思。
曹顒也覺得頭皮發麻,這種被九五之尊打量又打量的滋味兒實在不好受。
還好,雍正終於移開眼,舉起那海貿條陳,哼了一聲,道:“早先覺得你還是個謹慎的,如何現下就誇誇其談?若真如你條陳所述,集民間之財行富國之事,即便能暫緩土地兼併,又能暫緩幾時,待到金銀增加,兼併之事豈不是愈演愈烈?”
這個問題,其實壓根不用曹顒去考慮,因為用不了兩年,那個“士紳一體納糧”的政策就要出來。
曹顒心裡有數,不過卻仍是表現出醍醐灌頂的神情,誠惶誠恐道:“怨不得微臣總覺得疏忽了什麼,原來是此處。還請皇上恕罪,實在是的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