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3部分

酒過三巡,巴特麻說話直爽,不會拐彎抹角,以長輩的身份,敬曹顒三盅酒。不過是一片慈父心腸,請他多照拂幼子。

曹顒不敢託大,站起身來,連道“不敢當”

說實話,拉錫是親王府嫡出,最差也能封個國公,身份爵位要比曹顒顯赫。就是出仕,以拉錫的身份,就算沒有任何履歷,也是從二品起。

巴特麻喝了大半個已經有些舌頭硬了。見曹顒沒有痛快硬襯,老爺子就有些惱,拍著桌子一會兒蒙古話一會兒漢話同曹顒叫板。

曹顒見他扯著嗓門,臉紅脖子粗的,忙點頭應下。

就算巴特麻不說這些話,拉錫進京,他能幫還是會幫的。方才說“不敢當”是說不好長輩敬酒,也不好託大,去“照拂”平他的表弟巴特麻見狀,這才眉開眼笑。

還是拉錫覺得不好意思,趁老爺子不注意,低聲對曹顒道:“阿爸醉了,還請表兄多擔待。”

曹顒擺擺手,叫他不要放在心上。

次日,巴特麻父子見駕,拉錫被賜封輔國公。說起來,封的實在不高。

對於這個結果,巴特麻父子心中如何所想的不好說,但是對外表現得都是歡喜,要宴了兩日客,曹家父子就是座上賓。

恒生這小傢伙,從開始的小心翼翼,到扯著脖子喊“舅公”、“舅舅”,連個“表”字都不帶,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巴特麻的親孫子。

顯然,巴特麻對於外界的誤會,有些樂在其中。他還專程使人做了幾身小蒙古袍,送給,恒生。

恒生雖滿心好奇,只覺得這些衣服顏色鮮亮,他可不好意思在人前穿。只有巴拉與赤那兩人,看到這簇新的袍子,恨不得小主人立時就穿上。不過,他們也沒有多嘴,進京半年,他們也曉得什麼是“顧忌”

六月中旬,曹顎收到魏黑的信,得知他同方種公已到西安。

施世綸傷的很重,幾乎要挺不過來,瞧著魏信所說的這些,應該是過了危險期,一時半會兒死不了。

曹顒心中,莫名鬆了口氣。

隨後幾日,戶部官署就為盛京米穀價值之事,鬧到御前。

自打前些年,朝廷有下令八旗屯田墾荒之事,如今算似乎熬出頭來。這墾荒數年年增加,收穫甚豐。

然而,這墾荒得來的米穀,就成了大問題。

這米穀一多,就使得民間谷賤。偏生朝廷有律法,東北是龍興之地,另外就是封了海港,禁止米穀下海進關。

曹顒聽了,皺眉不已。

就為朝廷的規矩,使得關外穀米盈餘,南方諸省無糧賑濟。

曹顒想來想去,唯一的主意就是將關外穀米的運輸與管理合理化。

首先,是船。

不能用私船,滿洲八旗進關後,心中並不踏實,總擔心八旗會被趕出關裡。最好的法子,就是動用官船。

其次,將南方几個省份近些年的情況寫個條陳。有了這個條陳,曹顒心裡踏實多了,康熙雖愛惜名聲,但是死防後門,餓死地方需要賑濟的百姓,他也做不到。

數日後,有聖旨下“盛京盛京米糧,不必禁糶,聽其由海運販賣”。不過這海運,卻不是常人能掌控得了。朝廷自不會允許外頭勢力插手,應該會用到漕運。

至於這些南下的米,運到何處,康熙聖旨上也寫得清楚。福建、廣東、浙江,總計三十萬石。這些米不走關,不上稅,也不用承擔運費。

雖說這運米之事,最後交由漕運衙門,不幹戶部之事,但是曹顒也頗為歡喜,儘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人安康,這似乎也是不錯的行徑。

京城,曹府。

今日是院試放榜之日,天佑去了正白旗官學,並不在家中。左住與左成兄弟兩個,則是在府中私塾同夫子讀書。

兩人坐在几案後,搖頭晃腦地背書,看著同平素不無不同。

但是瞧著這兄弟兩個,一模一樣不停瞅門的動作,就知道他們沒有表現出來的那般鎮定。

直熬到中午,範夫子教完今日的功課,叫學生們散去,兄弟兩個還沒有等來訊息。

“不會是落第了吧?”左成帶著幾分忐忑道。

左住聽了,皺眉道:“就算我同二弟落第,還有霑哥。許是放榜耽擱了,也保不齊。”

兄弟個正說著話,就聽到外頭傳來喧囂聲:“中了,三位爺都中了。還不快給老太太、太太報喜!”

兄弟兩個對視一眼,都怕自己聽差。

直到有人過來尋他們,是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