顒的胳膊。幾欲落淚:“早年我嫉恨孚若少年英才,沒有半句好話,即便孚若提點與我,我也不識好人心。如今,卻是曉得孚若待人是真心”
曹顒卻是被他看得頭皮發麻。想甩開他的手,又顧念到旁邊的孫禮。
看著孫禮抿著嘴唇侍立一旁,曹顒想起早年在江寧城中第一次見到孫珏的情景。十幾歲的少年,眼中是清高同傲氣,全無現下的渾濁。
事情到了今日,到底是誰的過錯?
難道真是孫家祖墳不好,子弟不肖?聳月如水,改變的是人心。
曹顒心中唷嘆一聲,對孫珏道:“山高水遠,姐夫萬事珍重。”
李鼐這邊,少不得也上前說了幾句別言,直到內務府的屬官來催了。孫珏才扶了安氏上了船,揮別了眾人。
通州碼頭這邊,多是內務府的船隻。網好今兒有從蘇州過來的,船上有李鼐故人。李鼐帶著兒子,過去斯見去了。
曹顒同孫禮沒有馬上離開,目送孫家乘坐的船遠去。
至始至終,孫珏沒有看孫禮一眼。沒有叮囑一個字。
孫禮面色蒼白,眼神晦暗下去。即便埋怨父親,但是為人子者,也不願被父母厭棄。
曹顒見狀,摸了摸他的頭,道:“你父親不是埋怨你留在你母親身邊。而是覺得不好意思同你說話。你是曉得他的,他最愛面子,並不是不要你這個兒子了。”
就算不喜歡孫珏,曹顒也不會在孩子面前說他的壞話。畢竟孩子夾在父母之間,心中無傷那是假話。
孫禮望著遠處漸漸消失的船影。終是紅了眼圈,低聲道:“誰想送他。不過是母親逼著我來的。”
明明是個半大駭子,卻因家變的緣故,日益沉默寡言,委實叫人心疼。
曹顒也見他嘴硬,也不揭破,只是淡淡地說道:“不管父母有何過失。生養之恩不可忘。你也大了,曉得好歹。就該曉得你父親是你父親。你是你。你父親打你是不慈,這是他的錯;你卻不能不孝。要不然就是你之過失。”
在這個講究孔孟之道的社會。“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這句俗話。就是對俗世男女的基本要求。
孫禮是立志要走科舉仕途的。畢竟要尊奉禮教,半點不得行差,人生有能順暢。
說這些道理,就太遠了,其中曹顒的私心,是不想孩子因父母的緣故有什麼心裡陰影。對於這個外甥。在這次事件之前,他印象平平,並不覺得親近。
這兩個月的接觸,他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