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世家子 第十一卷 定風波 第五百四十六章 “骨肉”
十三阿哥與十四阿哥所料不錯,四月十六日,康熙便下了旨意,在口外右位八旗駐防的歸化城準備西路兵。
除了歸化右衛八旗中抽調出三千兵丁外,還有蒙古八旗察哈爾、厄魯特、巴爾虎每部選千名,也往歸化城。另外這個,還有蒙古鄂爾多斯兵丁兩千,阿拉善貝勒阿寶兵五百,土默特兩旗兵一千名。
以上兵馬,除了三千滿洲兵是將軍費揚古親率外,其他的都有各部出身的八旗蒙古都統與蒙古王公統帥。
已經被革了領侍衛內大臣的三等公傅爾丹,身上還有正白旗蒙古都統的職,這次正好是領兵的將領之一。
除了傅爾丹,阿拉善阿寶貝勒曹也是認識的。
前年夏天奉了聖命,往外蒙古接了“宕桑旺波”後,最後安置的地方就是阿拉善阿寶貝勒的家廟熱格蘇木關布。
阿寶的兒子阿旺多爾濟拜在宕桑旺波門下修行佛法,不知道算不算是他的福祉。
右衛滿洲兵與察哈兵,由兵部給調撥六月食米錢糧。
另外,康熙還下旨,八旗牧場的出廠馬匹駱駝,分交八旗佐領栓養,照常發給錢糧。
這卻是一副備戰的姿態了,因為聖旨裡提到,雖說現在覺煩難,但是後來有益,“如有行動,則從此騎馬前去,一到口外,彼處之馬又到。諸凡便益。”
曹還是不得閒,帶著車駕司地諸位主事、筆帖式,將八旗牧場今年能出廠之馬統計出來。
待到日暮,將賬冊中的各種水分擠去,得出的數目字是馬匹一萬四千九百一十四匹。駱駝七百九十一隻。
按照八旗佐領數目。每佐領下添馬十七匹。駱駝數量有限,沒有辦法發到各旗佐領下,就由八旗餵養。
佐領,是滿文牛錄章京的漢稱。牛錄,是八旗的基本戶口軍事編制單位。早在努爾哈赤時定三百丁為一牛錄。
駐京八旗。佐領地官職位於參領下;駐防八旗。則是位於協領下。都是正四品,多為世襲,平時掌管戶籍、兵籍、訴訟諸事。戰時則是領兵官。
曹家從曹曾祖開始,就有包衣佐領地世職。後傳給曹祖父曹璽,再後傳給曹寅。
康熙四十八年,曹家從正白旗包衣抬旗到正白旗上,早先的世職便收歸內務府。
滿洲旗這邊,佐領都是世襲。即便是在職者犯了過失,革職,也由兄弟族人補上。曹家想要介入,也不是容易事兒。
佐領世職之事,就這樣拖了下來。
直到曹寅上京,康熙才使人從正白旗滋生人口中抽調出三百丁,單獨為一牛錄,由曹寅擔任了佐領。
曹忙完這些數目字,想起十三阿哥昨日的堅決,心中也有些擔心。十四阿哥與訥爾蘇等人,提起這在歸化城待命的將軍費揚固,都是滿臉豔羨。
雖說讀音差不多,但是這位費揚固,並不是康熙朝威名遠播的那個撫遠大將軍,也不是曾任過內大臣地那個費揚古。
那兩位費揚古,前者姓董鄂,是三等伯鄂碩子,順治寵妃董鄂氏幼弟,康熙四十年病故;後者姓烏拉那拉,四阿哥地老丈人,康熙三十七年去世。
這次奉命帶領右衛八旗與蒙古兵援馳哈密地費揚固,是宗室,早年為閒散宗室,康熙五十一年封為輔國公。
早年任護軍都統,在平定噶爾丹時,他曾為軍事參贊,隨同撫遠大將軍費揚古征戰……)
喚作是其他人還好,一個黃帶子國公,這般受到器重,獨領一軍,怎麼不使得十四阿哥與訥爾蘇這些熱衷於兵事的顯貴眼熱?
不曉得從何處得來的風聲,道是康熙還要從東北調八旗兵,充當第三路軍。
這也不算是無稽之談,早年噶爾丹叛亂時,今上御駕親政,除了親率地中路軍外,就是還有黑龍江將軍東路出兵,費揚古西路出兵,三路出師。
這樣一來,十四阿哥與訥爾蘇等人都坐不住了,都寫了請戰的摺子,往暢春園去了。
之前在曹地勸說下,訥爾蘇不著痕跡地疏遠了十四阿哥。這如今因戰事的緣故,兩人同進同出,關係看著倒是比過去還要親厚幾分。
曹看著眼裡,心裡也暗自著急。
不過衙門裡人多眼扎,也不是能說話的地方,看來還要往平郡王府走一遭。
要是被歸成了“十四黨”,那卻是要吃半輩子的苦頭。
曹記得十四阿哥與宗室諸王諸阿哥,都是平定西藏之亂時出征的,這次卻不曉得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