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軍權。西北的戰線也一直沒有戰事,守著漫長西北戰線的定西侯已然老邁,可還能應付。北方一直是大患,而人們也都知道沈家軍是最強大的守軍,心中才感到安全些。現在眾人知道這支勁旅不僅已經削兵減將,而且連軍糧都快沒了,內地剿匪都不能成行,談何抵抗強夷?人們的安全感大減!
一時間,朝野市井各種聲議驟然而起,大多是批評朝廷對沈家軍不夠支援。
太子並不認為外面的議論有什麼用處,他是給皇帝寫奏章簡要的人,還可以讓他不喜歡的奏章消失。他可以任免官員,朝堂上的人也大多是他的人了,市井上這些亂七八糟的事該不會傳到皇帝耳朵裡。
皇帝也很配合太子,連朝會都減到只去逢五之會,平日與茅道長的談道拉筋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內容。這麼等了兩個多月,看著差不多了,皇帝才準備出手糾正一下太子的錯誤。
這日臨去上朝,皇帝對孫公公說:“他從小就急燥,可長這麼大了還是沉不住氣!沒有站穩腳跟就折騰,一次兩次了,總也不學聰明些,朕真是煩了他!”
孫公公忙上前來說:“太子還是需要陛下的教導。”
皇帝對孫公公說:“你還算是朕的人,朕原來以為你會去提醒他,你倒是沒有。”
孫公公噗通跪倒在地,全身哆嗦:“陛下!奴婢是陛下的人!真的!只是有時替太子傳個話,說兩句好話,可奴婢真的是陛下的人!”
皇帝慢慢地點頭:“這才好。這段時間,朕發現許多人都對朕鬼鬼祟祟起來,大概是想著怎麼去討好東宮了。朕這是還沒死呢,他們就變了心意……”他語帶感慨。
他指的不僅是太監們,還有後宮的那些嬪妃們。別以為他不知道每次太子過來請安時,就有人花枝招展地往前面晃悠。連自己最寵愛的薛貴妃,也竟然言中語裡問起了自己的孩子們小時候有趣事情。自己孩子現在就剩下了太子和疏遠的三皇子外加一個殘廢的四皇子,她對誰的小時候感興趣?!以為自己不明白?這幫勢利眼!
孫公公連聲說:“陛下!奴婢忠心陛下!完全沒有過二心!這段時間一點都沒有露出陛下的事兒!”幸虧他存了心眼兒!皇帝並不是真想授權與太子,只是想讓太子幫著搭把手。過去賈皇后在位時,下大力拉攏了他,讓他有時告知下皇帝的意思,或者為太子說說好話。現在廢后死了,是不是再幫著太子,可就全看他的心思了。他沒有去告訴太子皇帝其實天天盯著他呢,一方面是怕皇帝知道,一方面是這些年太子並沒有對他有過什麼許諾,如果有朝一日太子真接過了大權,自己這個皇帝身邊第一太監的位置就沒有份量了,太子身邊的第一人可不是自己。還是讓皇帝長久地掌權,太子最好別早出頭才是。
皇帝笑了一下:“有些人是聽不進去勸的,非得打得疼了才學乖。”
孫公公顫抖著:“陛下英明!”
皇帝滿意,說了幾句,最後道:“你去安排吧。”
孫公公這才起身,低聲說著:“奴婢一定照辦。”先退了出去。
到了朝堂上,大臣們一一面奏事宜。現在,能在朝堂上立足的,都是呂氏中人或者是明哲保身,絕對不會惹事的人。太子放出了話,皇帝不喜災情之報。而且,大家也都明白了:到現在,朝廷該做的都做了,除了皇上祭天、下個罪己詔之外,沒別的法兒了。所以誰也不想惹人討厭,就啟奏些雞毛蒜皮的好事,比如何地出了百歲祥瑞老人,哪裡發現了幾百年的靈芝之類的事。
皇帝含著微笑聽著,看著很心滿意足,太子也心情愉快:這種大權獨攬的感覺真好!什麼事都是自己說了算,喜歡誰,升官;討厭誰,貶官;不想讓皇帝知道的奏章,壓下毀去。每天看到的都是別人殷勤的笑臉。如果不是因為需要呂氏的支援,自己還得看太子妃那冷淡譏諷的臉色,自己的生活就幾乎完美了……
正思想間,有腳步時,接著是殿前侍衛將人按下的聲音,一聲哭訴:“陛下,奴婢冤枉啊!饒命啊!……”聲音被堵住了。
太子皺眉:“打出去!”
皇帝微抬手:“怎麼回事?朕還沒有開口,你就為朕做主了?”這話一語雙關,太子馬上恭敬起來:“父皇,此時是朝堂議事之時,非品級之臣不能上殿,豈能容無名之人在外喊冤?也許是個刺客呢?”
皇帝偏頭對身後的孫公公說:“去,看看是不是個刺客。”
孫公公點頭,不看太子盯著他的眼睛,走出了大殿。滿朝堂的大臣們寂靜無聲,太子懷疑地看向一邊站著的三皇子,見三皇子一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