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合情合理了。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大理四季如春的氣候令人在午膳飽食後有種昏昏欲睡的懈怠感,城內的街道上零零散散的沒有幾個行人,就連蹲在鋪子門檻上招攬顧客的小二們也有氣無力的懶得招呼,他們的心情就跟門楣上因為沒有風而軟噠噠低垂著的旗幡一樣,充滿了倦怠。
不過這種懶懶散散的氣氛隨著街道越往北走,就越淡薄。靠近城北軍營,一隊隊挺胸昂首的軍兵開始頻繁的出現,這些兵很是矯健,出則成列入則成行,走路時邁著一種整齊劃一而在以往的大理兵身上從未見過的步伐,甩手甩腳的很精神,令人一看就不自覺的感到一股陽剛氣。
“聽說這叫齊步走,是石門蕃參軍後入門必學的功課,光是練這一項就要練一個月。”一些閒人蹲在路邊,羨慕嫉妒的看著,不時的議論著。
他們也想參軍,參軍好啊,不但一日三餐好吃好喝,還能得月餉,石門蕃的月餉按月足額髮放,從不拖延,這比在家裡種田要划算得多。
不過人家條件也高,那些石鎖一百斤一個,要掄起來當風車一樣舞,嚇死個人了。閒人們沒那把力氣,只有蹲在一邊看的份。
從閒人們蹲著的柵欄邊朝軍營裡面望,可以看到塵土飛揚的校場上,大隊的軍人正在跑步,他們跑步的方式有點不一樣,他們是全副武裝拿著兵器跑步的。
就連那些全身是鐵的鬼卒也不例外,沉重的甲冑穿在他們身上,似乎顯得並不是十分重,雖然他們跑步只跑五圈,連其他兵卒一半的一半距離都沒有,但想想那些死沉的鎧甲有多重,就不得不對這些莽漢豎大拇指。
鬼王衙門的大堂,正對著校場,長孫弘就在絢爛的陽光裡,伴著外面整齊的跑步聲,坐在椅子上眯著眼看那封從成都送來的信。
開篇第一句話,就是這樣的。
“國臨大難,我輩當之。長孫先生本是宋人,亦為宋臣,陳隆之願以綿州知府為先生所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