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覺得,不如棄守五州,將關外將士盡數收入三關之內,一來可加強關隘防禦,抵擋蒙古人;二來,五州地域寬廣,百姓良多,收入關內,可以堅壁清野,讓蒙古人無糧可搶,無丁可奪,一舉兩得!”
桂如淵聽得入神,把頭不住的點,眼睛也越來越亮,等他說完,桂如淵已經站了起來,不住口的誇:“好!不錯、不錯!收攏軍兵,堅壁清野,據守三關,拒敵於巴蜀之外,這樣做,巴蜀門戶依然在我們手裡,蒙古人不得寸進,而蒙古人搶不到東西,自然退去,等一段時間,我們又可將失去的州府拿回來,哈哈,此計大妙、此計大妙啊!”
他手舞足蹈,猛拍潘福的肩膀,哈哈大笑,如升了官一樣樂不可支。
而其他軍將,則相互對望,滿臉驚駭。
棄五州?
這是要敞開籬笆讓別人來踹門嗎?
五州三關,是一個體系,而非割裂的區域性。三關建在險要之地,依秦嶺山脈走向而設,處處築在山隘上,堵住了入川的要道。
但三關雖險,卻也不是牢不可破,三關之後,就是巴蜀大地,等於最後的門戶,丟了就滿盤皆輸。而五州,是三關外拱衛三關的緩衝區,五州在則三關在,五州失則三關危,故而四大戎司設立,就是為了護衛五州的軍隊。
何況五州中還有不少地方沒有丟失,就這麼放棄,實在草率。
而且倉促內撤,偌大的土地,無數的百姓哪裡撤的出來,軍隊好跑,百姓可不行,扶老攜幼的百姓難免會成為蒙古騎兵絕好的蹂躪物件,到時候流亡路上死屍遍地,生靈塗炭的景象彷彿就在眼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