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章 棄五州守三關

“鎮帥勿怒,末將聽說,蒙古人入寇,主要目的,乃是望著夏國與金國,現在蒙古人酋首木華黎正在慶陽一線與金國打得不可開交,跟夏國的戰事也緊鑼密鼓,末將判斷,蒙古人不會同時三線開戰。”沉默片刻,趙彥吶再次開口:“此次邊境上的混亂,應該是餘火過境,亂中誤會。派一員使者,與蒙古軍談一談,大概可以化解。”

桂如淵瞪著他:“那你去當使者!”

趙彥吶頓時傻眼,旁邊幾人交換眼色,掩面竊笑。

“這個……鎮帥,末將守興元府,此乃利州重鎮,不可擅離,如今多事之秋,更應嚴兵礪馬,整軍備戰,況且末將一介武夫,哪裡擅長口舌之辭,這使者一職,恐怕應當另謀良人。”趙彥吶不顧旁人目光,趕緊的分辨。

蒙古人野蠻無度,所過之處寸草不生,去當使者?不如直接一刀砍了老子算啦!

桂如淵不滿的看看他,向其他幾人擰著眉頭道:“你們呢?還有沒有別的說法?”

剛剛給他遞手帕的武將起身,向他拱手一揖,揚聲道:“鎮帥,末將覺得,蒙古人兩面三刀,不知禮儀廉恥,明裡一套暗中另一套,都是扯淡!這番入寇,攻夏國金國是假,圖謀我川西是真,鎮帥要思慮如何保得蜀中方為上策!”

桂如淵摸著下巴上的鬍子茬,深覺有理,點點頭道:“不錯,蒙古人一直茹毛飲血,哪裡懂得尊重盟友的道理,他們見我大宋繁華富裕,心生惡膽,意圖效仿遼人、金人和夏人,洗掠我百姓,佔據我國土,定然如此!”

他指著說話的人道:“潘福,既然如此,你有何良策?”

說話的人,正是武休關守將潘福,他是桂如淵的親信,極為受信任,此刻開口,也有賣弄求榮的意味。

不過要說對策,他卻發愁了,蒙古人把金國都打得找不著北,何等強悍,講道理人人會講,要說對策,那就很難了。總不能像趙彥吶一樣說派使者去講道理吧。

“這個……末將還在思量之中,剛才想到一些,就先說了,其他的……請鎮帥定奪。”潘福訕笑著,扭著身子往後縮。

桂如淵剮他一眼,怒氣值不減的又吼起來:“這麼說,就任由蒙古人肆虐?五州屏障鳳州、階州已丟,天水軍危如累卵,西和州本是前沿,木本城一丟卻變成了孤城,陷於蒙古人圍困之中,我等卻束手無策,朝廷得知,我們一個也脫不掉干係!”

眾將被他罵的狗血噴頭,卻無計可施,連連搖頭,大夥都知道,夏人攻來,大宋軍隊都吃力,把夏國快要滅國了的蒙古人當然更加可怕,要領兵出戰,去解諸城之圍,與蒙古人野戰與城外,那是尋死自殺般的舉動。

尷尬的寂靜裡,大家如石雕般的入定。

桂如淵一屁股跌坐在圈椅中,只覺心驚肉跳,他倒不怕朝廷責怪,畢竟史彌遠與他是一黨,必然護著他,他擔心的是,如果蒙古人是動真格的,打進來他該怎麼辦?

座中眾將,有武休關守將潘福,七方關守將程信,逃回來的鳳州知州李實,仙人關守將夏名成,興元府戎司鎮帥趙彥吶,沔州守將張宣,大安軍守將何進等人,都是宋朝蜀中四大戎司的主將。

這些人良萎不齊,有人身經百戰,在與夏國的戰爭中出類拔萃;有人靠關係走後門,企圖利用軍鎮優勢吃兵肉喝兵血,混日子發大財。更多的人,則是因為二十幾年前吳曦叛亂的緣故,朝廷為防四川軍將再次生亂,故意安置過來的庸才,這些人胸無大志心無大才,混混僵僵的過日子,打仗不行做生意卻雞血上頭,四大戎司本是極有硬度的屏障,落在他們手裡,卻如紙糊的一般無用。

桂如淵揉著太陽穴,望著天花板,無力的沉默,花廳中沒人觸他黴頭,都不說話,大家以眼色交流,都在搖頭,覺得此次真真棘手。

眼看時間如沙漏般流逝,武休關守將潘福終於再次開口了,他猶猶豫豫的看看在座的人,向桂如淵道:“鎮帥,末將有一計,不知當不當講?”

桂如淵精神一振,猛然的坐直身子,瞪起銅鈴大眼:“都這時候了,還有什麼當不當講的?快快說來!”

座中諸將,都把眼看向潘福,都覺得這人平日裡最喜拍馬溜鬚,擅長送禮行賄,打仗稀鬆平常,怎麼今天危急時刻倒有計謀使出來,卻是罕見,於是都把耳朵豎起,靜聽他的下文。

“末將以為,五州乃關外之地,留之無用,棄之不不足為意,是雞肋般的地盤。現在五州已失其三,實在不必浪費兵力守衛,如蒙古人攻來,徒耗將士性命而已。”潘福越說越流利,自己都覺得有道理起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