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章 一切有我

這一關,就算過去了。”

話到這裡,長孫弘方才明白,原來長孫兄弟冒險販鹽,果真如李猛所說,非是圖利,而是真的為了李家村的窮人活命。

土裡刨食,靠給李顯這個大地主當佃戶每年得的那點糧食,除去春秋田租,所得無幾,一家人勉強可以維持生計,要再上交各種稅錢,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不交稅,從上到下的各級官吏不會善罷甘休,變著法子都會逼上門來,以前李家村幾乎年年都會發生村民舍家逃難的情形,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當保正,看上去很威風,其實也很難,一旦你的村子稅錢收不齊,保正就得墊上,縣衙不會問其他原因,只看稅錢齊不齊。在長孫豪之前,村裡的保正就是李顯,每年榨乾了村裡人,也收不齊額定的錢物,自己出了不少血,還將村裡人脈得罪了個遍,吃力不討好。

長孫兄弟逃難來到李家村,兩人性格豪邁,樂於助人,很得人心,李顯就順水推舟,保舉長孫豪當了保正,自己樂得輕鬆。長孫豪趁機要李顯收容自己兒子到李顯家裡的私學讀書,以此為當保正的條件,這要求不過分,李顯欣然應允,這就是長孫弘能進入李傢俬學的來龍去脈。

當了保正,就擔了一份責任,李家村每年稅額從此落到了長孫豪頭上,李顯是不會再出一毫銀子了,如何湊齊稅銀,是個難題。

於是販私鹽,成了無可奈何的選擇,這也是最為捷徑的法子,這活計自古就有,每朝每代都在禁,卻從未禁絕過,足見其中暴利可觀。

想通了其中關係,長孫弘看向父親背影的目光,又多了幾分尊敬,也更加深刻的明白,父親為了讓自己能讀書,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長孫豪兄弟是逃兵,不可能去大城落腳,只有隱匿在這等山間村落裡偷生,窮鄉僻壤,要想讓子弟讀書,非常困難,所以看到李顯家有私學,才冒險當了保正。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只是不明白,這個一生戎馬的武夫,為何如此痴迷讓兒子讀書呢?對這個問題,長孫弘倒是很容易理解:宋朝古來如此。

以文制武,是太祖皇帝趙匡胤定下的調子,管你縱橫沙場戰無不勝的武將,還不是得聽樞密院的一紙號令,即使位高如身居樞密副使的嶽武穆,同樣被手無傅雞之力的秦檜殺於風波亭中。故而武輕文重,一百多年下來,早已根深蒂固的刻在人們的腦海裡,低賤如販夫走卒,也懂得這個道理。

“文能興國,武才能安邦。”走在父親身後,長孫弘低聲自語般的嘀咕:“邦不安,何以興國?本末倒置啊!”

今天除夕,祝各位書友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