歹鎮王還在京城裡,這當口溫遲良就是看在鎮王的面子上也不敢動你,這敬國公是謹慎過頭還是又在折騰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起王沒了兵權,沒有西北大營在手自然稱不得武王,眼下他和容王一樣以皇叔之尊站在了皇親的最前列。也不知道他們看了會有什麼感想,武王的序列裡只有一個外人孤零零的站著,這對梟雄世出的皇家來說也是一個諷刺。
朝廷眼下倒是有一位武王,不過他敢來京城的話,估計來的時候應該是帶著他的十萬大軍。他真敢來溫遲良還不敢讓他進城,畢竟定王之心誰不清楚,他要真來京城的話那肯定是做好了大打出手的準備。
百官一時是唏噓不已,世子跑了以後定王那頭一直沒動靜,這種安靜反而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不少人一開始都猜測定王勢必拔營南下,不會給皇太孫正式登基的機會,但沒想到這一天居然來得這麼太平。
而另一頭嘛,明顯同穿一條褲子和容王和起王都是一臉的淡漠,似乎不關心新皇的登基一樣。百官不由得納悶了,要說定王遠在東北是鞭長莫及,那這容王身在京城怎麼就老實下來,居然眼睜睜的看著皇太孫順理成章的當上了皇帝。
順天府受了重創損傷過半,但容王在京城的人脈也不容小覷,起王沒了之前兇悍的西北大營,但他的餘部尚在,只要振臂一呼勢必有響應者誓死追隨。
這二位沒有鬧騰倒是耐人尋味,莫非是容王改變了念頭,決定做一個忠臣了?
扯蛋啊,誰信,哪怕他容王回心轉意但溫家也容不下他。這幾天皇宮內外可不是一副太平樣,到處都有重兵把守,九門幾乎都戒了嚴,這明顯就是一副防止京城亂內的架勢,說到頭溫家也是在時刻的堤防著容王造反。
有心人將武百官的序列和表情盡收眼底,不得不感慨眼下溫家看似如日中天了,不過這大華是真不太平。新皇登基以後麻煩事還一大堆,內憂外患不斷,西南西北一壁盡是戰事,這個皇帝可不好當啊。
大禮很是繁瑣,從天還沒亮折騰到現在恐怕死人都得被折騰瘋了,武百官老實的站著倒不敢有什麼怨言,左右抱著看大戲的心態來,腿痠一點也是正常的。
禮部的人好不容易忙活完了,老太監進良這才跑到金殿之前,氣喘吁吁的喝道:“皇上有旨,武百官覲見。”
老太監累得面無血色,一旁欽天鑑和禮部的主事人亦是如此,雖然他們是最折騰人的傢伙,不過看來眼下倒把自己是折騰得不輕,看樣子似乎一口氣上不來隨時就哽屁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武百官齊行了一禮,這算是百官認可了這位新皇。
“平身。”金殿內傳來了趙沁禮的聲音,也不知道反覆練了多少遍,這一聲喊得是平穩有度頗有帝王風範,還真讓人眼前一亮懷疑這說話的是不是那個荒唐紈絝。
“進殿。”
進良大喊一聲,皇親於前,武分列一起進了金殿。從他們的腳步邁過高高的門檻時這個王朝就正式完成了換代,坐於龍椅上君臨天下的已經是新君了,擁有王朝至高權利的人將迎來屬於自己的年代。
龍椅之上,趙沁禮頭懸珠簾,身著金絲細繡的五爪龍袍。雖然身板子有些瘦弱看起來不是很威武,但此刻他面上略施潤粉,不苟言笑看起來還真有那麼點氣派,雖然骨子裡不行但這形象看起來還真有點少年皇帝所謂的英武之姿。
龍椅之旁,一排排的珠簾落下,一張規格落高的鳳椅落於此後。雖然看不清珠簾後那人的容貌,但誰都清楚那是當朝皇太后,溫家次女溫凝若,皇太孫一登基她連皇后都不用當就直接太后了,想來也是一件好笑的事情。
“奉天承運皇帝召曰:朕順應天命,尊先皇之遺訓理當……”
進良嚥了一下口水,手裡的聖旨一展開那長度有夠嚇人的,捲起來估計和廁所裡的側紙差不多一個厚度。不用說肯定都是些冠冕堂皇的客氣話,說得都是禮義忠孝之類的大義,抄襲範圍是古往今來各種各樣的典故,編造起故事來那是臉不紅氣不喘的。
眾人聽得都想打瞌睡,但臉上還不得不擺出一副認真聽教的樣子,畢竟這歷來新皇的第一旨都是有兩大內容。一種就像是表決心一樣,先把自己祖宗誇得和花一樣,再把自己誇得比花還漂亮,盡選著仁義道德的漂亮話講,可以說極是虛偽的把人類講得極端的美好。
這二自然就是粉飾太平,回憶一下祖先浴血奮戰的艱難,回想一下上代皇帝的豐功偉業,再接著就展望美好的未來。說白了,昨天今天明天的古代版而已。進良的話說得讓人有些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