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
好一段躊躇,曲予終於決定隨他到荷蘭去;如果可能的話,再攜上閔葵。荷蘭人同意了,但最後閔葵沒有被應允同行。閔葵沒有哭。她只好等待了。
曲予為她儘可能地安排好日子,讓人照料她;為驅除寂寞,又為她找了一所女子學堂,她每週可以花上三個半天去識字練琴。
她就這樣等了兩年。這兩年宛若二十年的漫長。她只從那個荷蘭人開的醫院裡得到極少的一點訊息,得知男人去荷蘭不久就在老師的保薦下上了一所醫科學校。她為他祝福,在心裡說:菩薩看好了你,你是菩薩最好的孩子。誰也傷不了你,你還要給那些有病傷的人治病醫傷……
《你在高原》 第一部分 家族(48)
世上再也沒有什麼比一個好女人的祝願更靈驗的了。兩年後曲予順利歸來。與他同歸的還有那個荷蘭醫生。那一天是閔葵一生中最重要的節日。為了這一天,兩年的盼望和等待煎熬都值了。她不停地泣哭,兩隻小手在男人開闊的胸前活動著。
荷蘭人放手讓曲予去做了。他在旁邊看著這個年輕人,很興奮。這個年輕人手術時刀法漂亮極了,手很快。簡直無懈可擊。
就在這年春天,海那邊傳來的訊息又讓曲予一怔:老太太過世了。
他有忍不住的悲傷。無論如何他還是悲傷。
那一天他沒有吃一粒米,只喝了一點水。他走出屋子向南遙望。遠處是一片山城的煙障,什麼也看不到,更看不到海……閔葵看著男人,握緊了他的手。“怎麼辦呢?”他問妻子和自己。
身個嬌小的妻子答一句:
“我們回老家吧。”
“嗯。是時候了,你說得很對。”
5
曲府大院換了主人。歸來的這個新主人急於做的事情並不是整理府內已經有些紊亂的事務,而是著手創辦這個海濱城市第一所像樣的醫院。他把府內的所有事情都交給了閔葵,自己在外面忙,有時還不得不短期外出,到海北去找那個荷蘭醫生——他的恩師。
閔葵親手給那幾棵高大的白玉蘭樹澆了水,又整好了殘破的花圃。每一棵樹都留有她青春的指印,她從少女時期就生活在這個大院裡。她對老太太和老爺仍有說不出的懷念。有時她一個人望著那些舊時的傢俱器物,比如那個精製的小手爐,忍不住就要流下淚來。後來她讓人把它們都搬到一個寬敞的屋子裡,集中到一起。那裡有老爺和老太太的碳粉畫像,他們的目光充滿了憐憫,一動不動地注視著閔葵。“我的公婆……”她小聲唸了一句,躡手躡腳地離開了。
在曲予攜閔葵走開的這些日子,正是曲府各地產業急劇衰落的時期。待曲予歸來後,差不多有一半已經快要倒閉了。他沒有心思去管,因為他正投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他永遠也忘不了昔日那些朋友對他的責備,耳旁常常回蕩著他們低沉的聲音。他決心選擇一種新的生活,當他與閔葵講起這種選擇時,兩個人激動得徹夜難眠。他們盤點了曲府的全部財產,一大部分拿出來辦那所醫院,其餘的就分給了下人,讓他們各自回去安頓自己。下人大都不敢相信這會是真的,他們感激不盡,跪謝後就離開了。但其中的幾個無論如何也不願走,他們說生生死死都是曲府的人了。
最執拗的是那個年輕人清�。他木著臉看著,一聲不吭地回到自己的住處躺下,一直病到該散的散去,這才走出來掃地提水,開始一個下人的日常生活。他對曲予和閔葵的勸說無動於衷。曲予說:“清�,你出去置一份家業,成自己的家吧,你年紀也大了。”清�說:“不中。”
還有一個比閔葵長得更為小巧的丫環,是老太太最後那些年召到身邊的,叫小慧子。小慧子機靈過人,一雙好看的大眼睛溜溜轉,一個孩子。她無家可歸,曲府也就不忍讓她離開。
另有一位常居的客人。她是從老太太在世時就住在曲府中的女人,年紀和閔葵差不多,是本家的遠房親戚,叫淑嫂。她男人十三歲去了海參崴,從此一去不歸;前些年還一直捎錢、讓人捎口信,這些年一點音信也沒有了。她長得清清爽爽,高高的個子,總是紮了油亮的髮髻,全身上下沒有一絲灰氣。她只吃自己做的食物,每天都要洗澡,一天不知要用香皂洗多少遍手。她除了與閔葵說話之外,與其餘人很少搭言。她第一個注意到閔葵有了身孕,就替她到廚房裡忙,幹一些雜事。在這之前她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書房中。
《你在高原》 第一部分 家族(49)
在大院裡,除了閔葵,就只有一個淑嫂君臨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