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裡不禁有些好笑,怎麼一來半會兒自己到成了這個惡人呢?他不過就是喜歡抑揚頓挫,先把觀點丟擲來,讓大家討論討論,最後自己再做結論吧,之前他們也是這樣做的呀,為什麼到自己這兒就不行了呢?
在床上爭論,本來就是這麼跟劉成他們之前也是這樣做的呀。
方中愈其實不太瞭解的是,其他的諸位大臣,如果討論問題的話,最後大家得到的基本上是一個妥協的答案,那就是對雙方的計劃都有利,每個人的摺子都是因為他們,經過深思熟慮的,但是芳中愈出現之後,打破了這個規律,那就是什麼事情,方中愈一說,基本上其他人都改變不了。
當然,前提是方中愈經過仔細的論證的,現在的畫風,中愈所做的決定都是,給大家討論的,如果有人阻止的太多,他也不會太強求,反而那些願意支援的方正玉才會跟他多聊幾句,甚至是完善了一些計劃。
就好比之前盧掌櫃說的一樣,這個時候大家反對或者是退縮,以後他們會後悔的,方中愈就是這樣想的,反正你現在不跟著我幹,以後我要是做成了,那就不帶你了,當然這些話是不能跟其他人說的,自己在心裡想想也就好了。
看著進入皇帝,朱允文那嚴肅的眼神兒,雖然知道他是在開玩笑,給自己一個臺階下,但是方中愈還是覺得有些彆扭和尷尬。
“哦,辰知道了,陳知道了,陛下莫急莫急。其實大家都知道,始皇帝的功績太多太多這裡,成就不一一敘述了,陳只說一句,那就是,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統一度量衡。當然,其實這些事情統一中原的歷代王朝都在做,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加大大家的歸屬感六國為何征戰不休?不僅僅是因為當初國家的分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用的東西都是不同的,正因為是不同的,大家才不會認為彼此是什麼,朋友也沒有什麼血脈上的關係,雖然事實上,多少還是有一些關係的。”
方中愈解釋道,這裡的時候他停下了,他沒有繼續說,還要靠其他人自己來想。
雖然說的很是透徹,但是大家並沒有理解似的,比較難以理解。
“你的意思是想讓他們學咱們的東西文化漢字技術,然後多年以後,他們可能,成為大明的一部分。”
兵部尚書齊泰首先反應過來,他忽然懂了方中愈所說的那一句話,這是一部很大的氣,現在可能還看不出來,但是以後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兵部尚書齊泰的話,你出來,大家忽然驚醒,思來想去,再聯想到前因後果,一下子就明白了。
他們並不傻,反而都深諳此道,這個時候,畢竟他們是番邦,沒有想到那些也很正常,但是,經這樣一點撥,他們立馬就明白了,確確實實是這個道理。
而且兵部尚書齊泰齊大人說,以後他們可能會成為大明的一部分,這就讓這些人更加的兩眼放光。
這可就是開疆拓土的功勞了,如果這件事情真的成功了
這份功勞不僅僅會算在建文皇帝朱允文身上,同樣會算在這些兢兢業業工作的大神身上。
這可是一件好事。
“不僅僅如此,他們要學習的不僅僅是咱們的文化,精神,語言,技術我認為只要是咱們的一切,他都要學,特別是那些深深的帶著大明鬧應的東西,咱們不僅要讓他們學,還得深刻的教,至少要讓他們國人都知道這種東西到那個時候有些東西就不是他們說的算了。”
對於方中愈來講,他還是,知道不少東西的。
他在大腦之中對當初的文化入侵有一個模糊的概念。
雖然只,知道,文化入侵是一個有爭議的概念,因為涉及的範圍太廣了,所以其實很多情況下都不算作文化入侵,但是,其實他還是願意做的。
方中愈現在也知道,大家都知道自己是漢人,但是對於民族的這個概念其實並不多。
就算是如今,大明報上廣泛的宣傳,也沒有讓他們,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不過方中愈既然提出來了,自然要多做一些。
這話說起來有些殘忍,至少在他們看來,方冬玉這,似乎不太道德。
“中愈仔細說說吧,繼續說,正聽著呢”
建文皇帝朱允文,看著方中宇,示意他繼續說,似乎他挺感興趣的,因為以前從來沒有人跟他講過這種方法。
所以為了大明的未來,他真的是想仔細的聽聽中愈說一番話,這一番話是他從來沒有接觸過的。
方中愈說的其實也很簡單,他知道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