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條,還是由工部尚書鄭大人來為大家解釋吧!”
方中愈說完一句之後,就停下來自己喝茶也不管其他人。
工部尚書鄭賜大人扭頭看了中愈一眼。
嘆了一口氣,對於他來說,它確確實實知道方中愈要想做什麼?這個時候既然已經點到他了,如果他不做的話,恐怕建文皇帝朱允炆還會有意見。
所以他還是點了點頭站了起來。
“關於這個問題,本官是知道的。就有本官來為大家解釋。如今工部所儲存的技藝,雖然說比以前要好,但是相對於來說還是很差的,至少比不上錦衣衛的將作司。這一點也沒有什麼丟人的。工部的技藝都來源於之前的傳承,但是如今國朝建立35年。真正的傳承還是比較少的,再加上民間的工匠都有私藏的技藝。對於他們來講,傳子不傳女,傳內不傳外,所以導致了很多優良的技藝都消失了。光說水泥這一項。其實之前有過類似的產物,但是一直沒有發揚光大,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今工部想要建立工科的學校。就是希望能夠培養一些專業的子弟。目前探討的來說,是希望匠戶裡面的子弟優先錄用,但是後期不排除在廣大的百姓中招收能夠學習的人才。具體的想法是這樣的,和國子監合作在京師組建一所大明工科學院。地方上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組建一些專業技術性學院。直接授國子監和工部共同領導。”
工部尚書鄭賜每說一句,其他人心裡牽扯的就大了。
他們似乎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學校,不管是方中愈之前提到的適齡兒童的學堂,還是這些有著實際供應的學堂,那都是朝廷來主導。
那麼既然他們能夠開辦學堂,自己為什麼不能呢?
而且聽說方中愈還支援烹飪協會開辦了烹飪學堂。
這可是民間的力量。
或者說這是對於一些商業力量的認可,也就是說以後這樣的學堂會越來越多。
既然如此,也就是說這個情況會成為一個廣泛性的情況,那麼自己能不能在這上面有所建樹呢?
很多人的心思都活絡了起來,對於他們來講,這些事情並不是不可能的。
大明朝堂是要熬資歷的,至少目前來講,雖然有中愈這樣的存在,但也僅僅只有一個他而已,其他人還得慢慢來,這也是一個正常的情況,大多數人如果不能更進一步的話,為人師表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工部也要辦學院。這個想法確實不錯,但是工部有錢嗎?工部每年領取的費用,都除了各自部門的發展和全國的水利設施,甚至是公用設施的維護,還有錢做這些事情嗎?”
又有人反問道,是的,錢是個大問題,對於他們來說,每個部門都是缺錢的,就算是戶部掌管天下錢糧也同樣是缺錢的。
這個問題就很嚴峻了,沒有錢就辦不了事,錢不是萬能的,難道沒有錢是萬能的?
所以他們必須要為這件事情加以努力。
“這個問題本官也想過了。首先朝廷承擔一部分力量,工部自己承擔,有分量,最後剩餘部分由民間的商業資本投入。”
這些詞也是他跟方中愈討論之後。方中愈告訴他的,他雖然不是什麼,經濟學人才,但是,和方中愈聊過之後也能大體知道那些東西的意思,所以這個時候說出來也沒有顯的那麼突兀,何況之前宣傳的這些,讓更多的人,對這些,他們生活中接觸的東西,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說這些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能在建文皇帝朱允文的面前把這些話說出來,也就是說不管皇帝知不知道這件事情?
至少有了一樣的風聲,或者說不僅有建議,而且有解決辦法,他們所說的問題都將不會是問題。
或者說在他們眼中是問題的東西,後來都不是問題。
所以說這件事是不是很困難沒有誰知道,但是既然已經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這個時候如果再阻攔的話,那就是別有用心了。
所以說還是要老老實實的把這件事情做好。
他們也發現了這個時候再問東問西的,恐怕問不出來什麼結果,只能一個一個的說服。
“這個你們考慮過嗎?如果讓民間的百姓過多的介入朝廷的事情,以後會怎麼辦呢?”他們必須考慮到這件事情,也就是說朝廷所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也是其他人的。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利益的分割,從來都是糾纏不清的,所以他們不想把這種事情弄得太過複雜,讓朝廷以後和百姓有什麼不同的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