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中愈連殺數千人,一直以忠義仁慈著稱的燕王世子朱高熾心裡可氣憤了。
“想不到你年紀輕輕,居然視人命如草芥?
你的父親方孝孺,方先生,就是這樣教導你的嗎?”
燕王世子朱高熾,發言呵斥了他。
雖然在邊地多年,燕王世子朱高熾卻從來沒有出過塞外,沒有見過那些韃子是怎麼樣的,他們衝擊邊塞重鎮的時候又是怎麼樣的,所以,這個時候,他覺的中愈做的太過分了。
殺一人,與殺十人沒什麼分別,但是殺百人和殺千人,卻不是一般人能夠接受的了的。
方孝孺的名聲他還是知道的,雖然也是參與了削藩,可是在學術上,在儒家思想中,他還是尊敬他的。
他也是儒家子弟,不然也不會給大家的映像是仁慈之主,他手下的人,都跟願意和他共事,至少在他面前,可以不那麼擔心掉腦袋。
方中愈沒有回話,對於燕王世子朱高熾的指責,他根本不屑回答。
他正在跟燕王朱棣對話,哪輪得到他說話,況且,身為天子親衛,對方又即將是階下之囚,沒必要那麼客氣,所以方中愈只是瞅了他一眼,就不再作聲。
天子親衛,自然有天子親衛的骨氣。
況且中愈畢竟來自後世,對於這樣的指責,他根本不屑。
反而是燕王朱棣,看了他一眼,覺得此子確實不錯。
“不錯不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你也能做到這個地步,大明有福。”
燕王朱棣說是這樣說,心裡卻覺得有些可惜,如果這樣的人才,在他的陣營裡面,恐怕現在都不是這樣的結果了。
殺伐果斷,思慮深厚,腦洞奇出,更為關鍵的是他年輕。
對於大明人來說,17歲真的太年輕了。
但是,他已經走到了這個地步,而且還異常的惹人注目,這就更了不得了。
有漢人的地方,自然就有這方中愈的名聲。
不過人生哪有那麼多如果,現在情況已經這樣了,他也就沒有必要在這件事情上,多做糾纏。
“你的父親方孝孺,乃當世大儒,你果真要如此嗎?”
朱棣也不跟他廢話,直接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父親是父親,我是我。”
沒有絲毫的遲疑,中愈就這樣回答了,在他心裡,想過無數次這個問題,他來到了大明,要做一些什麼?
他也知道,早晚會被人問到這個問題的,他的父親是當時大儒。如果他真的做了這樣的事情,會給方家,給他的父親,帶來些什麼?
今天,這是他第一次這樣回答,以後恐怕還有無數次。
“當真?”
燕王朱棣坐直了身子,看了他好一會兒,問出了這兩個字,似乎這兩個字有什麼魔力一般,讓人更加的渴望。
他盯著方中愈的眼睛,想要看他是不是說了假話。
“當真。”
簡簡單單,兩個字,就把兩人再次拉近了距離,一個疑問,一個肯定,卻都得到了彼此的答案。
沉默。
大殿裡很是沉默。
燕王世子朱高熾卻有一些納悶,父王在做些什麼,他們兩個在打機鋒。
管家朱順在一旁,就好像什麼都沒有聽見過一樣,就那樣低著頭,不知道在想著什麼。
“你,即為長子,當子即父志,否則難逃不孝之名。”
“家中還有幼弟,自然可以繼承我父之學。況,自古以來,忠孝不能兩全,如今,我忠心於當今陛下,忠心於大明王朝,方家當為大明忠義之家,我父之志,自由他人來繼承。”
太多的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大明的百姓,也想過好日子,這場戰爭,越快結束越好。
“當真?”
燕王朱棣又問了一遍。
這個時候,這話裡的意味就更強了。
“當真。”
當真。
當真。
“孤王,留在皇宮裡的暗子。是你除掉的?”
似乎在這個問題上得到了答案,燕王朱棣將自己的話語轉換到了其他的話題上。
“是的,總共一百零七人,其中有數十人,已經暗投錦衣衛。還有數人自盡而死,忠於王爺你。餘者,皆杖殺。”
說起這個來,中愈心裡還有些後怕,雖然,他之前一直知曉,燕王朱棣肯定會在,宮裡安排不少人的,還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