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慢條斯理的,慢吞吞的回家,一點都不著急,不知道為什麼今天好像很著急的樣子,但是自家老爺,臉上的歡喜,他們是看得見的,那是當初,少爺,封官封爵的時候,自家老爺才有那種笑容。
他們不禁有些好奇,但是卻沒有開口問,因為他們心裡很清楚,有些事該知道的,知道不該知道的,沒必要知道,知道了,可能會引禍上身。
自家少爺在錦衣衛裡面做事,他們,知曉這些規矩的,所以並不會輕易去犯這些錯誤,給自家公子和老爺添麻煩。
建文皇帝朱允文,當然沒有忘記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們,所以也著急了,那些留守在寢室裡的,朝廷六部的官員,讓他們給前線的將士們,犒賞。
在以往的情況下,犒賞三軍,都是,在戰爭完完全全結束後,坐的,但是現在建文皇帝朱允文已經看到了勝利的希望,雖然還有一部分在外地逃竄,軍隊,但是,既主力已經澄清,那就沒有太多擔心的事情了,所以立馬下令,讓更多的,士兵享受到朝廷的善意,享受到他的恩賜。
收穫人心也就是這樣做的,見皇帝朱允文在這件事情上做得很好。
這段時間他在皇宮裡仔細的翻著呢,當年太祖高皇帝留下來的東西,不僅僅是在用人,還有在做事方面。
太祖高皇帝有他自己的一套,那是因為他從布衣成為天子,一步一步走過來,獲得的經驗。
但是建文皇帝朱允文,他沒有,畢竟他是長在皇宮裡的,一直接受的是正統的皇家教育,而且從小錦衣玉食,高高在上,有很多想法都是不一樣的。
他必須從他的爺爺留下來的經驗中,獲取自己的經驗,然後用在治國上。
這是他之前一直沒有體會過的事情,畢竟當初他只能靠想當然。靠嘴來解決一些事情。但是中愈出現之後告訴他,皇權,臣權與君權之間的關係。
老百姓們有老百姓們的想法,大臣有大臣門之間的想法,當初太祖高皇帝,認為那些貪汙的人都該死,所以剝皮充草的人很多,但是,他,繼承皇位之後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並不代表他的內心,就很喜歡那些大臣,他對某些大臣還是有些看不慣的。
但是,有些事情他不做,並不代表,他就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僅一味地重新啟賦,就代表著他,是有這樣想法的,當初也許只是一個契機,他重新啟用錦衣衛,是為了更好的掌控京師,至少燕王朱棣那邊的密探,就是毀在錦衣衛的手中。
錦衣衛的手段有多高超,他並不瞭解,但是,他只要相信,錦衣衛是忠於建文帝,他自己就行了,
這一點,他從來沒有懷疑過,天子親衛,從來都不僅僅是一個稱號,那是一種榮譽,是一種傳承下來,幾十年的事情。
如果真的有人做了,對不起,皇家的事情,會有人懲罰他們的,至少錦衣衛內部就沒放過他,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建文皇帝朱允文是非常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