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一個人,他還需要獲得別人的支援。
朝廷的大人們,現在雖然沒有反對,但會不會出力呢?要是他們這些政策真的出來之後,如果沒有人幫助了,又該怎麼辦?
建文皇帝朱允文想的很多,所以他需要一些簡單的或者說很明瞭的事情做了之後能讓大家都能感受到益處的。
中愈所提出的這些建議大部分都需要花時間來證明,時間太久了,他們的耐心也就沒有了。
他們沒有了耐心,也就意味著會反對江南的世族們瓜分的都是他們的利益那個時候可能就壓不住了。
所以建文皇帝朱允炆希望中愈能夠拿出一些符合實際的政策,至少目前能做好很多事情。
“陛下,臣左思右想覺得現在有兩件事情可以立馬見到成效。第一件事情是辦學堂第二件事情是修路。”
中愈回想著後世官員們所要做的政績。
除了不斷的辦學就是修路。
能夠辦學的就多辦學能夠修路架橋的就多修路多架橋。
這些事情做起來並不難。
難的是要花錢。
而且恰恰是現在建文皇帝朱允炆最困難的事情。
“辦學堂的話,正能夠理解,讓那些孩子們都能讀書的話,確確實實能從裡面挑選出不少有用之才來。只是這修路,朝廷的官到現在還不錯。不管是騎馬還是馬車,或者是新人都還能走。難道這修路還有什麼講究不成?”
現在如果長遠的出行,基本上都是馬車,但是這個時候關到在他們眼中已經很寬了。
但是在方中愈的眼中,那些路真的是小路。
見慣了後世的白油馬路,中愈一直都有些不習慣,所以現在有機會來改進,當然是吉利的,推薦先做這方面的改進。
“地下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有幾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如今水泥已經能夠大量的生產。朝廷把控著水泥的秘方,只要在幾個重要的城市開辦水泥廠就行。所以開辦水泥廠既能養活一部分工人又能養活一部分百姓。第二修了路之後兩地聯通就更方便了。如今朝廷雖然能夠透過各種各樣的政策,把控好大明的疆域,但是相比較其他地方而言,還是太遠了。就算是800里加急也不能很快的將資訊傳達到。所以如果是這樣的話要是有四通八達的道路彙集到京師那麼天下的訊息,物品都將會源源不斷的往進送了。陛下,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些效率。必須可以想想,如果有大路連到松江府蘇州府,甚至是往北而去的鎮江府。揚州府。那麼來來往往的人多了。這樣慢慢的人就多了,做經濟的人就多了,朝廷一收的稅負也就多了。陛下,您仔細想想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方中愈只能這樣簡單粗暴的解釋,他畢竟不是一些專業的人才,但他知道一個四通發達的都城一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這裡。
大明的疆域太過廣闊,中央朝廷的控制力越遠就越弱。
為了將中央朝廷的控制力,完全擴大化。
只能縮短地方與朝廷中央的距離。
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那就是修路修更多的路更寬更大的路?
說完風中雨還指著桌面上那一份大明混一圖。
“陛下,您請看。這裡裡在這裡這裡到這裡。雖然只是一個大概的過程,但是你也看到了,如果今生能夠四通八達,那麼不僅僅可以輻射到周邊地區也可以讓他們更快的融入的京師,這個圈子裡來。”
方中愈伸手筆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