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皇帝朱允文心裡還是有一些想法的。
千古一帝的名號,他倒是沒有想過的,但是至少要讓自己是一個明君吧!
剛剛登基的時候,他所做的事情並不好。
那個時候他非常的擔心,諸位王叔搶了他的皇位,所以才會做出那些舉動,最後引發了那一場戰爭。
還好,這場戰爭已經結束了。
他的王叔,燕王朱棣也已經準備離開大明國境。
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這只是其中一件。
對於花錢這件事情,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的還算是比較透徹的。
做事得花錢,做大事更得花錢。
他的年齡還不算大,至少還在於學東西的年齡,所以當戶部尚書跟他講了這些話之後,他能理解的更透徹了。
或許連方中愈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現在做這些事情,要花這麼多的錢。
“陛下,這個臣自然知曉。如今商戶還缺乏正常的管理。只要朝廷將之監管起來,那麼這一切都不會成為問題。”
要想得到,控制,自然是監管,只能起很大的作用,但是怎樣監管才是個大麻煩。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他們兩個人不會不知道。
“現在你所說的事情,都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辦到的,而且牽扯的太多。你的想法不是所有人都懂,這就帶來另外一個問題,讓什麼人去執行這個,哪個部門去做這些事?那如果說現在正想讓你在這些事情中挑選幾件。優先考慮的話,你打算先做哪些?”
建文皇帝朱允文的確是想支援方中愈的,但是他不可能一位的毫無目的的支援,他要做現在能看得到的事情。
乳酪就那麼一塊動了,別人的,總要給些補償吧!
他是天子,是帝王,自然考慮的事情要多一些。
從內心上來講,他也知道方中愈做的這些事情,有助於他的統治,甚至是會把大明打造成一個空前絕後的大王朝。
只是這都需要時間,時間是最能說明問題的,他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多久,不過有一點他很確定她還年輕。
年輕就是資本。
太祖高皇帝能活到70多歲。
他現在才20幾。
日子還長著呢,時間也還久著呢,他不著急,但是這些事他還是希望,能做,至少分清輕重緩急來做。
既然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那就挑一件事情來做,或者是挑幾件事情來做,總之先把架子搭起來。
大明現在不缺人,缺的是能忍,但大明現在又很缺人,因為沒有一個強大的技術,在那裡面百中挑一和萬中挑一是不一樣的。
所以方中愈仔細想了想之後說道。
“陛下,臣想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但是這些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臣知道也不能著急,但是1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臣翔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也希望能跟陛下一起將這些事情做完。如果真要將這些事情挑幾件重要的出來的話。臣選擇的是軍事,編練新軍。鼓勵生育。教化萬民。”
中愈的想法很簡單,首先要有足夠的人。
不管是百姓還是工匠,沒有足夠的人的話,基本上都不能夠。
大明的徭役還是挺簡單的,十戶抽一戶。
如果能有更多的人的話,那麼就算是百姓的生產,也不會受到徭役的影響。
現在的大明軍隊還需要依靠輔兵和農夫幫忙運輸物資。
中愈現在想做的就是讓這些人解放出來,至少要讓他們種更多的糧食。
工匠也是一樣。
不僅僅是朝廷所敬仰的匠戶,還有那些民間的能人。
他們的記憶一樣會得到傳承,但是不能僅僅是他們選擇的人,她們整個人都要為國家服務。
全民教育,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就算是在後世21世紀也有許多的國家,沒有辦法讓整個國民都學習起來。
中愈知曉在這個時代只能慢慢的做,但是他相信總有一天一直不斷的做下去,總會成功的。
“朕就知道你會選這幾樣,但是這幾樣短期都不會有效果的。能不能讓朕看到一些比較明顯的效果?讓朕也去說服其他的大臣。”
建文皇帝朱允炆道理都懂,但是他卻不想這麼快或者說這麼簡單的就把這件事情決定下來。
他心裡很清楚這些政策都是好政策,但是沒有辦法。
大明江山是他朱家的,但是做事的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