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百姓,所以如今陛下大修仁政,與百姓休養生息。不管是從任何角度來看,這都說明陛下有心做一番大事。我的兒子方中愈,在中間起了什麼作用,我自然知曉,雖然沒有王爺您看的透徹,但是臣還是要說。臣的兒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明天下,這一點我方氏一族,願意性命擔保。臣的家族忠義無雙。”
方孝孺也許沒有上過戰場,他只是個文官,他沒有見過太多的生死,但是他明白那些道理。
方中愈做的那些事情,到底牽扯了多少人的利益,他是知曉的。
但是他依然支援自己的兒子去做,有些事情死個把人對於他們來說很正常。
如今朝廷走到這一步了,就不能回頭了。
“你要是能這樣看,也還不錯。孤王也不想與你論長短。剛剛第一個問題,孤王已經回答了,你還有什麼想問的接著問吧。”
燕王妃徐氏在一旁,一直都沒有說話。
是的,她靜靜地看著自家王爺與方孝孺兩人在那裡爭論。
也許是因為他曾經身為徐家大女,所以方孝孺和燕王朱棣的談話,並沒有迴避她。
燕王妃徐氏在燕地還是挺受愛戴的,就算是這一次,他們投降之後也沒有人敢說燕王妃的不是。
“王爺,剛剛您說的話我會一五一十的稟報陛下。現在臣想問你另一個問題。興宗康皇帝之死與您到底有沒有關係?”
方孝孺問完了,這句話之後心裡也黯然了。
自古無情帝王家。
那個位置讓多少的手足相殘,多少背後的人受到牽連?
以前他沒有體會到這些,但是建文皇帝讓他進宮,談了一番話,自己的兒子又給了他那些東西,讓他不得不對,這個問題考慮。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許之前並沒有想到過這些,也許沒有想把這件事情說清楚。
畢竟對於他來說,這都是痛。
不管燕王朱棣參與的力度有多大,不管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都有讓他們不高興的地方。
方孝孺這話一說之後,燕王朱棣的臉色立馬就變了,額頭青筋暴起,左手使勁的抓了抓椅子,捏住了椅子的頭。
他的情緒變化讓方孝孺有一些害怕。
也許這恰恰印證了那些證據,真的是真的。
那件事情燕王朱棣脫不了干係。
“孤王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大哥的死與姑娘無關。孤王當時鎮守北方,手裡大權在握完,全沒有必要做這樣的事情。
大哥,他巡狩四方,不僅是朝堂之上,還有民間都對他呼聲頗高,讚譽有加,是大明最完美的繼承人。
父皇所做之事,全讓他去做,那個時候孤王也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所以孤王沒做過。”
似乎平靜了自己的心情,燕王朱棣回答道。
這樣的話語在方孝孺聽來,似乎有一些強詞奪理,或者說有一些暗自詭辯的意思。
但是他卻沒有辦法去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