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目前如果朝廷達不到這種地步,適當的收些費用也是可以的,民間的所辦的學校只要在朝廷的監管之下,也是可以的。”
中愈提出來的,也就是後世的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
其實這個時候中愈,還沒有完完全全的說想要依靠朝廷辦理的學校。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朝廷沒有太多的錢,也沒有太多的精力管。
所以他希望藉助民間的力量。
“為什麼要區分民間和官辦呢?”
建文皇帝朱允文從小老師含著金鑰匙,長大的,所以他對於民間的情況還不是太瞭解。
“陛下,道理也很簡單,畢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承擔的起。有的家庭能可以承擔的起更好的學校,自然所讀的書教的費用也就更多了。當朝廷還不能一視同仁的時候就要考慮眾多的情況,所以為了保證每一個人都可以上學。臣只能建議做一些普遍性的工作。”
“你說的這些都需要錢,朝廷恐怕現在沒有多餘的錢,在這上面。”
建文皇帝能想象中愈的建議會帶來什麼樣的作用,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難處。
朝廷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每年興修水利,治理黃河都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
如今中愈又想做各種各樣的改變,想要花的錢就要更多了。
而且還要編練新軍,不僅僅是北方的陸軍,還有朝廷想要建造更強大的水師,這些都需要花錢。
“陛下,臣自然能提出這個問題,也想到了解決辦法。學校可以有私人來承建,如今朝廷統治下的的商人還是挺富裕的,朝廷,現在只要給他們地位,自然能讓他們在這些傳播自己名聲的事情上付出更多的的東西。朝廷,只要提高他們的地位,他們肯定會心甘情願的做這件事情的。”
“那怎樣監管呢?”
商人要是在辦理學校教出來的人,能為朝廷做事嗎?
那些孩子可是心性未滿的,要是商人把他們教的一個個都成為了油腔滑調,,還怎麼治理?
“陛下,商人建立學校朝廷可以給封賞,甚至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學校都沒有關係,但是真正的教學還是有朝廷統一稽核,統一管理。從根本上杜絕那樣的情況,也就不會出現陛下所說被商人帶呈逐利的本性。”
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凡事都有一個開端,中愈還是希望從這件事情上來改變大明現在的精神狀況況。
總的來說,現在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他如果不能說服建文皇帝朱允文的話,就別說其他的大臣了,他必須獲得皇帝朱允文的支援,才能在這件事情上說服更多的大臣,然後在大明朝的改變之中將自己的想法一一落實,然後給大明朝帶來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