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皇帝朱允炆不是不明白國土越大越好的道理,可他也清楚一件事情,憑藉大明現在的國力通往西域的重大地方都沒有辦法掌控,甚至是北邊還有前元餘孽和草原部落,眾多人馬牽制住了他太多的兵力。
東邊的這兩個島,如今跟大明的關係都還不錯,至少表面上看來那些人還是願意遵從大明為宗主的。
“陛下,有些時候咱們仁慈並不意味著敵人就會仁慈的對待咱們,現在大明強大,他們自然願意臣服在大明腳下,可要是有一天大明衰弱了,到那個時候又怎麼護得住這萬千的大明子民,前宋也很強大,可是當太多的人沉迷在紙醉金迷之後,那些以前看不起的敵人就會成為惡狼,所以才有了靖康之變,才有了後宋遺事,陛下不得不深思熟慮啊。”
方中愈一想到在後世的時候,那個大島依然沒有辦法成為中原故地的領土。
就算是無數人付出努力,最後也沒有達成結果,再加上旁邊的那個更大的島嶼,在後來成為了中華歷史上最為屈辱的時候,捅了最重要的一刀。
既然現在他已經來到這裡,現在手中又掌控的權力,肯定是希望能夠把這些危險都扼殺在搖籃之中。
“你覺得他們會成為威脅?”
大明混一圖,建文皇帝朱允炆看過很多次,甚至是將那些細小的地方那些細節問題,他也有過商討,曾經也跟著諸位願意理解的那些人討論過這些,自然深刻的知道,如果有著更加強大的武力,那些小島都將成為進攻大明本土的中轉站。
建文皇帝朱允炆也不願意相信會發生那樣的情況,可是方中愈所說又讓他覺得有一些道理在加上如今大明的這些變化,也不得不讓他重視方中愈所提出來的意見,更重要的是大明的工業化程序已經開始,就算是皇帝,朱允文也能漸漸的體會到方中愈所描述的那一番場景。
“陛下,猛虎也有打盹的時候,狂獅也有疲憊的時候,咱們可以提防著壞人,但總不能提防著一輩子吧,後世子孫有後世子孫的任務,咱們既然能夠解決,當然要給他們留下一個更加安定的環境。”
方中愈不想勸說太多,他知道這些話已經足夠說服建文皇帝朱允炆了,想要超越太祖高皇帝,不僅僅有驅除韃虜的攻擊,還有更多開疆拓土的功績,建文皇帝朱允炆現在已經達到了不少,可是要想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想要把大明的環境弄的更好,他必須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這就是原因。
“朕自認為對這些三國不錯,甚至是每年給予的賞賜,都已經遠遠的超出了他們上供的東西,現在他們居然做出這樣的事情,真不願意侵擾和縱容他們。你想怎麼處置?”
皇帝有了怒氣,方中愈自然達到了他所的目的,但皇帝也不會真正的太過生氣,畢竟在他的眼中,如今能夠跟大明較量的,除了草原部落的人往西去,那些人他們也沒有觸碰過,所以皇帝並不認為這些小的番國會造成什麼樣的風浪。
方中愈悄悄打量了建文皇帝朱允炆,發現他生起氣來也快消氣來也快,說明如今他已經能夠很清楚的控制著自己的感情,方中愈還是挺佩服他的,至少在這一點他還得學學皇帝。
“陛下,具體的情況我已經讓手下的人開始做好準備了,如今想要告訴陛下的就是名不正則言不順,現在咱們還得等待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跳出來,讓他們跳出來的時候,就是咱們大展身手的時候,而且這件事情要廣泛的宣傳,讓更多的百姓知道咱們是師出有名的,要讓百姓們同仇敵愾。”
建文皇帝朱允炆就知道方中愈前來就只是為了告訴他有這件事情發生,所有的事情他都考慮到了,也就是通知一下自己,不過建文皇帝朱允炆生氣的時候又覺得應該是這樣,畢竟他只要做最後的拍板就行了。
“既然你已經決定了,那就好好的做,真希望這件事情你要做得毫無瑕疵,至少不要讓更多的人指責咱們,說咱們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真希望有些事情你自己要控制住,不要讓更多的人知曉。”
“這是自然陛下,有些事情能控制住的一定控制,但陳也不能完全保證,不過這件事情才會慢慢的進行,暗地裡讓他們自己跳出來。。”
“中愈,有的時候朕其實挺懷疑你的,你呢,當初還不到弱冠之年,但是城府之深已經遠遠超出了那些在朝堂上宦海多年的大臣們,更重要的是你總覺得跟別人有著疏離感,雖然臉上一直都很謙虛,甚至是骨子裡有一種讓別人覺得不可靠近的滋味,雖然你都努力的去讓別人覺得你很好靠近。”
這話說出來就有些可怕了,建文皇帝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