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最瞭解你的人就是你的敵人,因為你的敵人會時時刻刻盯著你,等你露出破綻的時候就會給你來致命一擊。
方中愈聽建文皇帝朱允炆這樣說話,心裡也不知怎麼了,他馬上又把這個念頭甩了出去,自己是大明王朝的臣子,自然是忠於建文皇帝朱允炆的,那麼這一切都不會成立,可偏偏建文皇帝朱允炆是真的很瞭解他呀。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到方中愈這個樣子,不知道是哪裡中邪了。
“朕剛剛跟你說了,有什麼事快點說,不要耽誤時間。”
這個時候他哪裡有一點皇帝的風采,至少皇帝的威嚴此刻似乎被他收斂的一點都不剩了,就任由方中愈在那裡胡鬧。
“陛下似乎有憂心事?”
按理說不應該呀,這個時候大明朝廷的統治力已經比之前多了很多,甚至是整個天下再也沒有對手,按照如今這種狀態,方中一認為建文皇帝,朱允炆是非常開心的,至少垂拱而治,現在幾乎已經就是來形容如今的大明朝廷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幽幽的嘆了一口氣說道。
“朕知道如今的朝中大臣們都在奮鬥著,他們也許有自己的想法,可最終還是希望大明朝廷能夠長久的存在,畢竟只要這棵樹不倒,他們就有源源不斷可以獲得利益的地方,可偏偏就是這種狀態,讓人覺得有些不太對。”
“陛下這是太操心了的緣故,畢竟朝中很多大事都還需要陛下您來掌管,大臣們也只是各司其職,如今這種狀態其實是非常的不錯的,不過畢竟你也是太操心了。”
方中愈自然要安慰一些,畢竟皇帝在這個時候還是挺照顧她的,再加上他也感覺到了皇帝似乎在他面前有一些放鬆。
“你呀,你竟會說些好聽的話,朕還不知道你,每次你說這樣的話的時候,下面就不知道有多少坑在等著朕呢。”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認真了起來,雖然臉色並無太大的變化,就好像和之前一樣,但是方中愈知道剛剛建文皇帝朱允炆真的是放鬆了一下心情。
放鬆心情之後自然又認真了起來,至少在這個時候他也認真起來了,沒辦法,如果不認真的話說不定就會被方中愈給坑了。
之前引導方中愈的小太監走就走了,他們如今都變得非常的謹慎,太祖高皇帝在的時候就有過規矩,後宮與太監不得干政,甚至是還透過鐵牌把這件事情規定下來。
這條規矩也一直在被嚴格的執行著,但是因為規矩是人定的,所以多少還是有一些形同虛設。
不過因為建文皇帝朱允炆和其他的皇帝不一樣,最開始他對於太監管的是非常嚴格的,那個時候隨意一仗殺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後來平叛戰爭之後,他也聽從了皇后娘娘和太后娘娘的意思,對宮中的人甚是放鬆。
後來又因為方中愈的緣故,他對那些人就更加的放鬆了,也沒有給予他們太多的威懾。
對於這些人,如今倒是也沒有太大的權力。
只是安安分分的做著自己的分內之事。
方中愈記得當初永樂皇帝也就是閻王朱棣,雖然嘴裡說著要遵從祖宗之法,甚至是當初起兵的時候也是說著要遵從太祖留下來的皇明律例。
可那也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甚至從實際上來說,太監們反而在那個時代更加的活躍起來了。
如今方中愈來了,他們就更加的小心謹慎了,所以只要皇帝跟方中愈單獨待在一起的時候,身邊基本上是沒有人服侍的,就算是有事兒他們也會遠遠的在外面等待。
“臣不敢。”
方中愈自然不敢把皇帝這樣的話接下去,所以還得恭恭敬敬的說一下,表明一下自己的想法,畢竟坑害皇帝這樣的事情就算是他做了,也不能由皇帝來說,也不能有其他人知道。
“你哪有不敢的,說吧,到底啥事。”
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懶得跟他折騰了。
“東番和倭國應該要出問題了。”
方中愈嘆了一口氣,不得不這樣說。
建文皇帝朱允炆大袖一擺,立馬站了起來,突然有一些讓人畏而生畏。
“你派的人出事兒了?”
只有出現這種情況,方中愈才會急匆匆的進攻,甚至是在他面前說出這樣的話。
“是的,表面上的人都沒有動,反而是那些秘密前往的人如今死了不少,雖然咱們的人就回來不多,可現在沒有具體的訊息稱,只能猜測有人對咱們動手了。”
“那兩個大島真的就這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