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沒有多少,可以在軍中有大的影響力。
新一輩的年輕人還需要鍛鍊一段時間才能成長起來,這也是現如今撐著大明軍隊的人。
比如長興侯府耿家的人,魏國公徐家的人。
當然還有一些小的開國爵位。
但那些人影響力有限,也影響不了太多的人。
這是事實,朝廷也需要安慰人心,自然不能從上擼到底,不然下面出事了,自然影響更大。
“陛下,是害怕他們有異心嗎?”
方中愈一臉正色的問道。
方中愈這樣問也是想知道皇帝到底在想些什麼,畢竟其實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
換其他人肯定也會這樣回答,那就是皇帝當然會擔心這些人。
雖然說勳貴和國家是一體的,皇室也是看重他們的,可有些事情人心是說不清楚的。
皇帝要是不擔心這個,那就不是皇帝了,只是程度的深與淺罷了。
“異心到不至於,朕到沒有太大的擔心。
只是去的人物越多,大明北洲的政策體系就越來建立。
那裡地處偏遠,照你的意思,去一趟恐怕都不容易。
其實那裡完全可以作為新政的探索地方,畢竟在大明本土想要改變的東西有很多的掣肘,而且牽一髮而動全身,朕不希望有太大的動靜。
朕不是漢武,一次戰爭就傷筋動骨,耗費無數。
朕覺得,這幾年最起碼要休養生息一番,百姓們也得做些準備。
畢竟很多地方都是透支著潛力,花錢多了,朕也心疼,更何況朝廷還要供養這麼多的大軍,那可是國之利刃。”
方中愈明白了,皇帝希望那些人去做事,而不是去享福。
所以如果有這麼多的勳貴體系裡面的人參與了這件事,也就意味著他們可能想過去作威作福。
那片空白的地方,想要做事兒太容易了,可是如果這些人都去了的話,那就是麻煩。
大麻煩,這樣的人真要是去了,帝國的事也就不用幹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召見方中愈來也是因為有事情。
剛剛他也清楚地闡釋了自己的想法,方中愈知道這是皇帝在向他解釋,同時也是在向他詢問主意,畢竟有些事情方中愈比他看得遠。
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清楚這件事情,所以現在這樣做倒是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之前太祖高皇帝所選取的那些第二代們,如今都已經坐上了五軍都督府的都督職位。
只是如今那些職位反而沒有之前那麼高了,畢竟新的軍隊體制建立之後,評論軍銜已經成為了一個最大的標準。
現在評定軍銜的事情,魏國公徐輝祖,駙馬爺梅殷,大將軍盛庸,他們有著很大的權力。
所以還是有不少人把心思打到他們身上,只是沒人理會他們罷了。
“九江,覺得自己這些年該受的罪也都受了,在京師裡賦閒這麼久,其他人現在都超越他那麼多,當年的那些紈絝子弟現在都有了不一樣的模樣。
他自然是希望能夠出來再幹一番事業。”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大殿裡走來走去,方中愈也跟在他身後,一邊聽著見皇帝朱允炆訴說,一邊自己抓緊時間分析。
“朕知道,他有這樣的想法是好的,可有些時候,還是覺得當初他那一場大敗,做了不少錯事,他改了沒有,朕都不知道。
朕也不指望他能夠立下更大的功業,只要安安穩穩在京師裡待一輩子就行了。”
“陛下,現在是在糾結該怎樣處置這一部分人,對嗎?”
“按理說他們都是功勳之後,朕不該做得太過分,可有些時候已經說出來了,非賢不封,連郡王們如今都不能獲取更高的爵位了,更何況是他們。
可是他們又想保住自己的爵位,為子孫後代掙下一份家業,朕也不能阻止他們的愛國之情和對子孫的優待之情。
所以讓朕很是為難。”
方中愈知道了,這事能讓他拿主意的,皇帝不能決定,心思亂了,自然希望他能幫助他決定。
“陛下其實說起來,也還非常簡單,對於這一批人來說,陛下想要讓他們保住爵位也很好做。
要麼立下更大的功勞,要麼在本土將爵位降等,在海外襲爵,他們自然會有所考量的。”
方中愈當然不會讓他們把便宜都佔了。
別人也得活啊,是吧。
啥好事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