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多的事情說不清楚,既然說不清楚,那就算了,不說了。
所以還是留待後人評說吧,相信後人一定會給個明確的答覆,一個很好的評論。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著方中愈,雖然他很想方中愈吹捧他一番,畢竟當著他的面說,也不會怎麼樣。
可惜,他看了方中愈好久,方中愈似乎都不知道他的想法一樣,根本就不按照他的想法來。
算了算了,這戲唱不下去了。
“罷了罷了,朕有些著相了,以後當朕沒說過。
這封奏摺,你怎麼看?”
既然沒達到目的,那就不糾結了。
直接這樣過去了就行了。
皇帝確實有不同於其他人一般的看法,在這個時候,他想到的還是處理好手中的事情,畢竟能夠很快的從這種情緒走出來就不是一般人。
換了其他人,早就對這件事情耿耿於懷了。
說不定還得讓方中愈說出那番恭維的話才行。
“陛下,這恐怕又是那些勳貴老將們的主意吧。”
方中愈也算是知道了,經歷過一些事情的將軍們,也不是那麼傻的。
對於方中愈能看出來,建文皇帝朱允炆真的是一點都不吃驚。
他要是不知道,那才是個怪事呢。
“長興老侯爺,雖然名頭大,也確實是帝國棟樑,但畢竟年紀大了,漸漸不管事了,有些人動了心思,也是正常,只是吃相有些難看了。”
九江就是岐陽王李文忠的長子。
長子李景隆,襲爵曹國公,這可是一頂一的公爵。
當初也特別受太祖高皇帝的喜愛,所以常常讓他在外帶兵訓練,甚至是進行軍事戰備,也就是說手上是有統兵權的。
當初建文皇帝朱允炆能夠迅速的將周王拿下帶入京師,也是李景隆正好在河南一帶練兵。
當週王有所異動的時候,大軍就一路疾馳,迅速的包圍了周王府。
最後也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周王帶入了京師。
再到後來,燕王朱棣起兵的時候,他還沒參與進來,可是戰事失利,黃子澄又一通瞎指揮,戰局越來越亂。
最後,他和兵部尚書齊泰,又舉薦他,所以李景隆又在前線取代了長興侯爺。
淵源甚深,事出有因,但多少是有些爭權奪利的情況存在。
所以兩家多少還是有些不太對付呢。
“他們想要出鎮大明北洲?”
方中愈心裡覺得這些人有些膽子大,反正他可沒有這樣的想法。
大明北洲和大明南洲是不一樣的。
只要是真正去過那裡一趟的人,絕對會知道的。
誰知道,這些人去都沒去過,一個個的如意算盤打的可響了。
大明南洲雖然距離大明國土較遠,但是沿線是有其他的國家存在的,那些國家雖然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可是裡面是有不少華裔的。
而且裡面有不少人還是挺看重和大明的關係的。
大明的水師和商船是可以和他們貿易的,也就是說這些人是能夠得到補給的。
更重要的是,漢家血脈在那裡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重,說不定到時候,暗地裡經營一番,朝廷不知道能弄到多少好東西呢。
再說了,顛覆了那個小國家,也不是不能做到。
朝廷要是有什麼想法也能夠很快的傳到達。
可是大明北洲卻不一樣。
方中愈雖然沒去過,但是大明北洲如今肯定還是荒蕪一片,就算上面有本土居民或者是殷商故民,也不會跟其他地方一樣產生太大的衝突。
按照道理來說,朝廷是要把這裡完完全全納為己有的,也就是說大明朝廷的力量在那裡一定要佔據主要的一線。
這是不可能放過的,那個時候燕王朱棣和齊王的事情需要解決。
所以最後出現了這個情況。
“是,原本按照你之前的構想,這些人去那裡得到土地也並不是不正常,朕更希望有人來承擔起保衛大明的責任。
只是這麼多人一起,由九江來打這個頭就有些不太正常。”
建文皇帝朱允炆有一些不太相信,畢竟這些人都是當初太祖高皇帝遠拿出來留下給他的。
當初藍玉案之後,牽連甚廣。
武將團體基本上就出現了斷層,老一輩的將領要麼被太祖高皇帝處決了,要麼在軍中的影響力完完全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