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就是在暗中發生了,但是大多數人卻不知道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了,所以太多的事情對於普通人來講根本就不是事情,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參與的資格。
這樣的話說出來似乎有些傷人,可這就是事實,對於很多人來講,他們現在所經歷的一切就是這樣的,朝廷不會允許更多的人知曉更高的戰略方向,但是卻可以透過他們操作來影響這些人的生活。
天文需要的是一個能夠把大明天下朱家天下傳承下去的朝廷朝廷官員,是希望能夠在自己的努力獲得權力,然後幫助天子治理好天下。
如今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最好的時代是因為朝廷現在政策分離,很多事情都開始講道理,甚至是讓老百姓們都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
對於官員們來說,他們也能夠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走上更高的位置,而不是像之前一樣被別人打壓,沒有關係,被別人擠掉名額,可是最壞的時代也恰恰是因為這些,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透過正常的渠道去做一些事情,但對於很多人來講,他們沒有辦法掌控。
朝廷不會留下那些不幹事的人,也不會留下那些光靠關係不做事的人,所以這就逼迫著很多人去做事去學習,可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勤勞的去做某些事情,他們也許就願意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做一個蛀蟲。
沒辦法逼,可輿論還是能夠引導,百姓們自然是不希望這樣的人存在,畢竟朝廷的稅收還是養活著這些人了。
懲罰一個人最好的方式不是殺了他,而是,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提到他的時候總是會罵一句壞人。
這樣的情況不多,但並不是沒有,就好比當初建文皇帝朱允文和燕王朱棣打仗的時候,曾經對於燕王朱棣的身份的懷疑,那個時候百姓們可還是願意討論的,甚至是相信了朝廷所做的一切這樣的事情,後來其實已經沒有多少人提起過了,畢竟燕王朱棣已經離開了大明國境,前往大明南洲。
有些事情過去了就是過去了,朝廷不會刻意的去提起,甚至是說抨擊都不會有,這跟以前是不一樣的,畢竟朝廷還是會顧及到自己的顏面,大臣們也會顧及到自己的身後事,如果這個時候對別人太過苛刻,以後要是自己不在位了,是不是也會迎來相同的打擊呢?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個膽量去挑戰的,畢竟大家都是一大家子人,身後還有兒子孫子。
這樣搞的話,不管是對誰都不是一件好事,這才是他們看重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和守護的東西,不可能完全忽略掉,這些東西,人都是這樣的,朝廷官員們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有些暗地裡的規則是不會去觸碰的,就算是有什麼問題,他們也會留一些可以讓後去讓步的道路。
這才是真正的大明朝廷,他們可以很死板又可以很活潑,總之在很多事情上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
之前的朝堂就像是一潭死水,不管怎麼做都是在死水潭裡蹦噠,如今朝堂有著更多的事情要去做,更多的人也知道他們所要擔任的責任是什麼,所以如今看來很多事情都變得比之前要好做得多。
大家更像是陷入了一種平衡,那就是有人在做,有人不願意做。
朝中的官員們還在為誰去做那個議事長而爭執,這一點是他們在眾多事情中沒有達成一致的。
到底是各部尚書輪流來還是選擇一人擔當一個3到5年的任期,誰都不願意放下口來,畢竟誰都想高人一等。
就算是如今太祖高皇帝的旨意依然還在發揮的效力,丞相之職是不可能設定的,可是如果真的能夠在那個位置上平衡各方政治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吧,這對於文臣來說是一個誘惑。
之前這樣的情況一直都存在,朝堂這樣的風聲也一直都有,大家心裡都有著各自的想法,如今已經正式公佈了,自然讓他們有更多的想法,很多人都希望能夠藉此來做更多的事情。
也許現在對於那些低品級的官員來說,他們還做不到那個位置,可是五年後十年後誰又說得準呢,如今朝廷雖然說不再像之前那麼嚴格的依靠關係了,可只要有能力還是有可能上的呀,所以他們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支援這項政策完全落實下來的話,以後說不定這樣的位置會落在自己身上了。
不管怎麼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在這件事情上做與自己有關的事情。
大臣們的摺子們,一個又一個的帝景的公眾在分門別類之後,最後到了建文皇帝朱允文的玉案之上。
皇帝拿起一本摺子看了看,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