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077章 阿拉伯數字(求評論)

時間靜寂了一些,東廂房裡很是安靜,中愈等著建文皇帝的問話。

“中愈,你老實告訴朕,這些是不是你之前就想好了的,從寫故事,辦第一份報紙到讓朕入股辦大明報,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朕幫你教化百姓?”

中愈心中一驚,這是懷疑我居心不良了嗎?“臣不敢欺瞞陛下,剛開始沒有想到這些,完全是因為上次流民太多,想做做善事,但是沒錢,就辦了份報紙,後來發現老百姓的識字度太差,所以就動了這個心思,才有了後續的想法。”

還有一個原因中愈沒有說,現在也不能說。

“老百姓識字了又能如何?”朱允炆沒有在意中愈的解釋,他思考的是這件事帶來的後果。

“臣曾聽說,大明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則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如今,我大明之國土,風雨飄搖,他們才是我大明最寶貴的財富,而教育他們,才是朝廷重中之重,百姓被教育,懂的知識的寶貴,才會**思教育後代,教育大明的少年,臣希望陛下加辦官學,鼓勵民學,傳遞我華夏文明的薪火。”

建文帝看著眼前的中愈,一雙明亮的眸子,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你確定要讓朝廷介入,讓全國的百姓受教育?”建文帝的語氣很是平靜,讓人聽不出一點感情來,只是帝王心事,沒感情才恰恰讓人害怕。

中愈感知到朱允炆的情緒變化,有些說不清道不明,每當這個樣子的時候,都在提醒著中愈,自己的一句話可能讓對方暴怒,也可能熄滅對方的怒火。

但中愈還是說道:“陛下,臣想問您一個問題。”

建文帝眉頭一皺,似乎想到了什麼,眉頭舒展開來。

隨後又笑著說道,“你忘記朕上回告訴你的話了,直接說你的結論,每次都這樣,給朕下套很好玩嗎?若再如此,朕必定治你一個欺君之罪。”

中愈一愣,上回說過什麼,好像自己是忘記了啊,“陛下熟讀前朝數代歷史,應該知曉,為什麼之前會有百姓造反?

加以分析可以知曉:

第一個原因是,朝廷無道,百姓的生活過不下去,除了反抗,改變生活狀態,別無他法。

第二個原因是,沒有知識,容易被蠱惑,如果他們都懂得忠君的道理,都知道用知識去改變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靠天吃飯,靠朝廷補貼救濟,也就不會被反抗了。”

中愈在此誇誇其談,但是建文帝卻不買賬,“你可知,教會百姓識字讀書得花費多大的代價,況且,如果教會他們,大家都去參加科舉,但是朝廷明顯不需要這麼多人,他們怎麼辦,田地誰來種,糧食的產量又會受到影響,引起糧荒怎麼辦?”

雙方對視了一眼,建文帝深沉的說道:“再說,這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

“陛下,這些問題,臣也有一些想法,當然,還需要朝廷諸公討論。”中愈知道這些事情不是他們兩個人在這裡討論就能決定的,牽扯的地方太多了,還需要慎重考慮。

洪武十八年三月,戶部侍郎郭桓特大貪汙案東窗事生,震驚了整個朝廷。

郭桓勾結刑、禮、兵、工等六部小官員及各省官僚、地主,貪汙稅糧及魚鹽等,折米二千四百餘萬石。這差不多和全國秋糧實徵的總數持平!除此之外,還侵吞大量寶鈔金銀。

為反貪倡廉,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制定了懲治經濟犯罪的嚴格法令,並在財務管理上進行技術防範,實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把記載錢糧數字的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為大寫,用“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陌)、仟(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條。

中愈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後世的阿拉伯數字,與大明的大寫數字一一對照,據後世考證,大寫數字最早是由一代女皇武則天發明,後經朱元璋改進完善的。

中愈打算趁熱打鐵,“陛下,您還記得當年郭恆郭侍郎的大案嗎?”

“朕當然記得,皇爺爺震怒,懲罰了不少臣子,還加強了大明律,並作了一些補救措施。”這跟教育有什麼關係,建文帝覺得中愈的腦瓜轉得太快了。

中愈遞過去手中的稿紙,指著阿拉伯數字向朱允炆介紹道:“陛下請看,這是臣根據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大寫數字想到的一種簡寫數字,用於生活中的交流與溝通,當然,銀錢方面的記載還是用欽定的漢字為好,那樣避免造假和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