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0章 痛點所在

周方遠對外賣有野心,可實際上,很少有人知道,外賣行業也是有自己的痛點的。

表面上看,餐廳藉助美團外賣的數字化平臺和配送服務,增加了餐品的銷量;美團外賣新招募百萬騎手,部分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消費者則足不出戶,就可以安心享用美味。

實際上不論是外賣、商家還是消費者,都各有各的痛。

外賣方面,美團外賣,越來越貴。

美團外賣到底有沒有變得更貴,消費者有絕對的話語權。

前世的時候,億歐曾透過線上調研,發現有68%的消費者覺得“美團外賣變得更貴”,在這其中,又有65%的消費者的平均單筆消費金額集中在20到30元間,說明低價消費的這部分消費者對於價格更敏感。據美團釋出的財報,整體上看,單筆外賣費用呈波動上升的趨勢,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消費者的感性認知。

美團外賣變貴基本坐實,但到底是美團外賣的個體行為,還是外賣行業存在的共性?

答案非常的簡單。

有一些資料公司做過抽樣調查。

結果顯示,餓了麼在抽樣調查的其中六個商家中,整體上看比美團外賣更便宜,菜品平均便宜2到6元,部分菜品最高便宜11元;美團外賣則在另外四個商家的調查中更佔優勢,菜品平均便宜0.5到2元,部分菜品最高便宜6.6元。

依據抽樣所得,餓了麼在價格上較美團優惠力度更大。

餓了麼還曾效仿並夕夕,宣佈上線“百億補貼”,而且要形成常態化。外賣是阿里本地生活的重中之重,雖然餓了麼仍處於下風,但是阿里不甘心輸掉外賣市場。常態化補貼,即100億花完了再來100億,直到滿意為止。

餓了麼補貼金額大多集中2到8元,再配合著配送費減免、店鋪滿減、紅包和抵用券等,對美團外賣造成了一定衝擊。

價格優勢面臨被對手侵蝕,美團外賣變貴,最終由消費者買單,作為外賣的提供方,商家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美團外賣變貴,背後的商家並沒有撈得多少好處,甚至一度處於掙扎的邊緣。

外賣與堂食相比,不僅需要付出食材、人工和租金三大成本,還需要額外承擔外賣平臺佣金、打包費、活動費等支出。扣除這些費用,商家的淨利潤所剩無幾,有時還會出現“越賣越虧”的情況。

由此可見,商家加價也實在是無奈之舉,因為線上做各種活動是必須的,小商戶不加價別說掙錢,活下去都是問題。

商家口中的“做活動”,包括減免配送費、滿減、會員紅包、新使用者立減、返現紅包、折扣菜、津貼聯盟、優惠券、推廣等,也都是由商家自己承擔,可以讓商家的綜合推薦位更靠前,獲得更多的流量。很多活動是疊加享受的,部分商家菜品的最終結算價為其標價的60%或更低,但仍有不少消費者反饋,外賣價格不比堂食便宜多少,甚至還更貴。

原因在於,外賣商家所承擔的額外支出中,打包費和做活動相對自主可控。打包所需材料的選取、活動的確定和力度大小,商家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調整。但也有部分商家表示,美團外賣平臺有時會自己上線活動,很多時候是由商家來承擔的。

唯獨平臺資費帶有一種強制性,一般商家只能被動接受或拒絕,非大型餐飲連鎖集團幾乎沒有議價空間。

商家如果上線美團外賣,有兩種合作形式:一種是商家使用美團外賣平臺,同時自己完成配送,這樣平均費率大約為6%;另一種是商家選擇上線平臺,並使用美團的配送服務,這樣平均費率大約為18%。

具體來看,平臺資費包括佣金和配送服務費,佣金包含平臺使用和技術服務兩項費用,即商家使用美團外賣平臺完成交易、享受美團外賣提供的、保障交易正常進行的技術服務而繳納的費用。而配送服務費,可以佔到平臺資費的80%。除了平臺抽傭,被要求“獨家經營”,即在美團外賣和餓了麼之間“二選一”,也讓商家苦不堪言,本想借平臺實現銷量和利潤的增加,卻不料事與願違,淪落為美團外賣的“打工仔”。

其實稍微細心一點點人就不難發現,美團與餓了麼的商家重合度非常低,同時上線美團外賣與餓了麼的商家不足10%。

但是被商家“千夫所指”的美團外賣平臺,其實也並不容易。

美團外賣自己曾說過,他們平臺八成以上商戶佣金在10%-20%,外賣平均每單利潤不到2毛錢,佣金收入的八成用來支付騎手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