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1章 電影分賬

協議和競爭法(限制了公司可與競爭對手分享的商業資訊等),但大多數似乎源於一種更普遍的保密意識。

而且在英國,儘管業內人士幾乎都對保密和不透明的現象怨聲載道,卻很少有人願意第一個站出來。同樣的情況,在我國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我們很難透過公開渠道獲得國內電影產業鏈中票房收益分配的有關資料。在圍繞收益分配的較量中,以影片為核心的綜合實力才是根本的決定因素,雖然各種抱怨不絕於耳,但就整體而言仍不失公平性。

至於說國內,一般來說電影人頭上有三位大爺。

首先是廣墊總局,是監管境內所有廣播、電影與電視內容的執行性部委。****是一個龐大的政府機構。其設有一個電影管理局,專門針對電影管理。

然後是中影,這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其擁有將外國電影進口至國內的獨家權利。中影也是最大的本土與合制電影製片方,並且是國內本土與外國電影的最大發行商。

最後是華夏,成立於2003年,是第二大、也是除中影外唯一的其他發行外國電影的發行公司。華夏電影公司不能進口電影,且其發行能力也沒有中國電影集團那麼大。

進入國內的電影,一般分為幾個類別。

比如說分賬電影,是由中影引進,由中影或者華夏或者兩者共同發行的,透過簽訂協議許可外國供應商從該影片中獲得中影總收入的規定份額而從國外引進的影片。通常,僅有好萊塢大片可以作為分賬電影被引進。第一部分賬電影,哈里森-福特的《亡命天涯》於1994年11月12日公映。其後,每年允許10部分賬電影進入中影。2002年,年度配額升至20部。而2012年,其配額升至34部,其中有14部必須是3D或IMAX電影。

然後是買斷電影,是由國內本地發行商以固定價格所購買的在國內放映的外國電影。買斷價格通常從幾萬美元到幾十萬美元不等。

第一次買斷交易發生在80年代中期,當時,中影從華納兄弟手中以5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超人》(1978年)的影院放映權。大部分買斷影片由國內電影發行商發行。中影和華夏每年也進行少量買斷交易。通常,本土發行商透過像戛納及米國電影市場(AFM)這樣的電影節或電影市場尋找外國電影,或者外國製片商主動將其電影提供給本土發行商,以尋求合作,而本土發行商將電影提交至中影申請進口許可。

在獲得進口許可後,本土發行商將電影提交至中影或華夏總髮行。也就是說,實際發行工作是由本土發行商進行的。中影或華夏實際上僅僅是提供發行授權,並就此收取電影總收入的差不多14。

買斷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次性買斷,如上面所介紹的,多數買斷屬於這一類;第二種是分賬式買斷,操作方式同上,但當電影在中影的總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時,外國製片方除買斷價格外還可收取該電影收入的一定份額。比如前世大家耳熟能詳的《敢死隊2》、《驚天戰神》與《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均是分賬式買斷電影。

05年以後,分賬電影才普及起來,當年買斷配額已擴大到30部。僅有4到5部買斷配額電影可以是好萊塢米國電影;其他則必須來自歐洲、香江和寶島地區、韓國、扶桑、澳大利亞、印度、拉美等,或者來自跨國聯合制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