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作為日常粗糧的攝入。
咳咳……扯遠了。
總而言之是個什麼意思呢?
就是在老外眼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是非常不健康的,不僅僅有刻板印象,連《柳葉刀》這樣知名的醫學雜誌,都點名華夏飲食不健康。
當然你可以說,這是來自西方世界的,對華夏的故意抹黑和壓制。但事實上,少鹽少油少糖確實是比較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覺得米國的飲食習慣不健康,但殊不知,米國真正的上層人士,是很少吃那些垃圾食品的。也只有米國底層的窮老百姓,才會天天吃快餐,快餐嘛,本身就不是什麼高階的存在,吃快餐的人也主要以填飽肚子為主,那自然而然也就沒法子過於追求健康了。
實際上在米國,中產家庭基本上就很少吃快餐了,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吃,只是很少吃罷了。
正常飲食,像是煎牛排和蔬菜沙拉什麼的,其實都算是比較健康的飲食方式。
至於說中餐,當然也有清淡的食物,也有重口味的食物,國人之所以飲食結構不太健康,說白了,還不是因為華夏重新崛起的時間太短了嗎?我們重新崛起的時間太短,來百姓還不夠富裕,方方面面都還沒提升起來,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也是難免的。事實上,在周方遠重生前,他周圍已經有很多人都開始加強這方面的意識了。
就拿他家來說,從10年左右開始,母親就開始有意識控制家裡的用鹽量。最初的時候,家裡人當然吃不慣,尤其是他們去爺爺家聚餐的時候,周方遠在習慣了自家的口味後,就完全無法接受爺爺家重鹽重油的做菜方式。後來爺爺家也改了,二叔家,三叔家,姑姑家都跟著變了。等到他重生前,他這些親戚家裡,基本上已經都變成了清淡的口味。
《柳葉刀》的那一篇報道,雖然有些道理,卻也有些偏頗,不過說到底,中餐在國外受歡迎有限,根本願因還是口味不同。中餐裡的很多菜品,就算減少油鹽量,口味對於老外來說還是偏重。而且那幫子老外太驕傲,刻板偏見非常深刻,想要改變?很簡單,什麼時候國家強大了,這種刻板印象才會一點點扭轉。在此之前,想要在國外開中餐館,要麼隨行就市,要麼就只做同胞的買賣,基本上沒第三條路可選。
所以周方遠才會問三哥,是不是已經做好了賠本賺吆喝的準備,這可不是一句玩笑話。
最起碼周方遠就不準備在國外搞什麼中餐,要做也是做西餐和快餐,反正老外就愛這個,想賺錢做這個準備做。至於說中餐,不是說沒前途,只是在06年這個當口是不行的,真想做,還得多過幾年再說。